说词论道之——
空虚VS虚空
■谭浩泉
茶桌旁坐定,友人Z君选中南岳云雾茶,茶叶在杯中一番上下沉浮后,Z君品了一口。挣下了数千万身家的他近来对茶产生了兴趣,什么茶都想尝尝。聊着聊着,说好吃的也吃了,好穿的也穿了,好玩的也玩了,赚钱也没了先前的动力,觉得好空虚!问有无对治药方。
西方哲人早就说过,人,追求不得就会痛苦,一旦满足就会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钟摆的两端来回摆动。许多情况下,人其实并不是缺什么,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心灵深处总觉得缺少一种可依托的东西。物质追求高于精神追求的时代,此现象尤为突出,即心灵被物质化了,心里的空间完全被物质的东西占有,生命就必然缺乏情感力、想象力,就会缺乏灵性和悟性,就会空虚。这时的人就需要向内求引向虚空了。
我说,空虚当然不大好,那是一种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里不充实的表现。当人们长期生活在空虚状态中,不满足本性遭到反复打压,就会产生抑郁病、忧郁症、孤独症等病态。而虚空则是一种空灵,是生命的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自由的极致便是虚空。事实上,我们来自茫茫宇宙,又回到茫茫宇宙,虚空的实际已接近宇宙的本体,它和粒子构成世界,是宇宙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虚空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既是无边空间,又是无边的时间。
要对症下药,既然空虚是“心里不充实”,就从充实心里上给友人Z君提出两个方剂建议:一收一放!一收就是多看些哲学宗教类的书,吸收精神营养;一放就是多做慈善。赚钱是敛取状态,属阴;花钱是散放状态,属阳,尤其是做功德、做慈善,乃阳中之阳。这样,心灵充实后就会呈现一种虚空状态。
友人Z君茫然:空虚、虚空,一字不差,换个顺序,咋就那么大的差别?
本人胡诌道:空虚是精神满足前、心灵充实前的空,是无的空,是没有依托的空;虚空,是精神满足后、心灵充实后的空,是有的空,是可依托的空。生命的存在,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一种无限的虚,一个无限的空,那是一种能,一种情感生命可寄托的生存体验,是一片驱逐孤独与烦恼的蓝天,是一种精神世界的神游。虚空之中,才会有神造的作品。人的堆积物太多,就会用自己的作品与神造的作品形成阻塞,隔离开来,就容易造成精神空虚。哲学就是一种抽离后的虚空——人生的麻烦和不如意会一个接着一个,如不能及时抽离,就会扎实地堵住心眼,让人抑郁。唐代元稹《织妇词》曰:“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是一种空中有;著名作家廖沫沙题王船山故居诗曰:“六经责我开生面,絪缊二气满太虛。无器岂能容大道,形神遇物乃成知。”是一种有中空;唐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一种山的空;清代郑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是一种水的空。真正的虚空是自己“倒空”而非别人“淘空”的境界。自己“倒空”了,所以轻松自在,心里没有阴影,身上没有包袱。人生自虚空还归虚空,庄子“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即为此意。
“莫非认识到虚空加以修炼就会不再空虚?” 友人Z君谈感想。
“这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人生就是不断地修行的过程,境界有高低,格局有大小。空虚,是社会内涵的缺失,是低境界,小格局;虚空,表达的是高境界,大格局,既有个人心理上的,也有普世情感内涵。两字相同,不同排列,却暗示着迥异的高差。一如这茶叶,沉底的沉底了,飘游的飘游了,可见此番乾坤大挪移绝非一日之功!”
“过几天就给老家学校捐送体育用品去!”友人Z君再品咂几口云雾中生长的云雾茶,掩上玻璃房门,迈出飘然的一步,居然有了腾云驾雾般的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