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匍匐聆听滴水声》。
是谁在无数个深夜里匍匐聆听滴水声——检修医院供水系统管网呢?他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衡阳市中心医院水工班班长丁隆华,他也是我院这次“身边英雄”群英榜上唯一一位后勤工作者。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没有耀眼夺目的崇高荣誉,也没有令人敬佩的辉煌成就,但医院的安全供水,病人的安心治疗,职工的舒适工作都离不开他辛苦的劳作。
他是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一颗永不懈怠的“螺丝钉”。
作为我院水工班班长,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丁隆华带领的班组同志也在用特殊的方式履行着自己的特殊职责。自1990年入职以来,为保障临床一线安全供水,最大限度避免对病人治疗和休息的影响,丁隆华的作息时间都与常人颠倒,每天只能在晚上十点病人正常治疗结束并就寝后才能开始工作,巡查水网,检修管网,短则数小时,长则通宵,有时连续奋战几个夜晚。27年来,他坚守岗位,任劳任怨,他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为便于衔接工作,他索性将家安在院内,以院为家,以便随叫随到,快速接应。医院大量供水设施安装在楼顶,遇到冰天雪地等情况,他都会主动请缨登上21楼天台照常巡查检修。遇到突发状况,他总能化险为夷。2017年12月15日,雁峰区湘江南路市政管网突然爆裂,危及医院用水。经与市自来水公司紧急协商,丁隆华率水工班同志硬是拖着9条消防水袋,接通中山南路消防栓,持续为医院蓄水池注水,周边单位均停水数小时,唯独我院照常供水。
他是水工班一支高效运作的“主轴承”。
强烈的责任心,让丁隆华从不放过巡查中的蛛丝马迹,及时检修,节能降耗。常年的积累,丁隆华练就了一项绝技——通过聆听供水系统滴水声便能找出漏水点。2014年小年夜,医院水表出现异常,初步判断为管网破裂。为尽早查出爆裂点,丁隆华率水工班同志连续三天冒雪巡查,在无任何探测设备的情况下,他利用夜深人静的时候,趴在地面,匍匐移动,逐段贴耳聆听滴水声终于找到漏水点。然后,他赶紧穿上雨衣,一咕噜钻入冰冷刺骨,臭气熏鼻的下水道,迅速抢修漏水口,避免了再次浪费。由于巡查仔细,丁隆华通过长期点对点观察,发现医院总水表计量有误,立即上报,并联系市自来水公司、水表厂家和质检部门反映情况。通过对前期计量数据比对和实地检测,最终测量出水表计量高出正常值9.89%。经与市自来水公司协商,对方于2016年11月,以退抵方式冲抵我院水费24万余元。2016年10月,丁隆华发现华新分院水网运行异常,遂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巡查,三天内完成地面开挖和地下抢修,使水耗量由上月的27万余元降至2万余元。针对院本部地下管网年久破旧,隐患较多,根据领导安排,丁隆华迅速组织水工班同志配合开展提质改造,现已全部完成。改造后,医院日用水量由原来的2000多吨降至500多吨,年节约水费开支150多万元。
他是家庭里一根至孝至爱的“顶梁柱”。
丁隆华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家庭也是无私付出,无怨无悔。家中老母,85岁高龄,身患慢阻肺、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与丁隆华共同生活。丁隆华工作之外,只身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从不怠慢。不管工作多忙,老人一日三餐、衣被冷暖、思想情绪都时刻记挂于心。老人晚年的平稳舒心全得益于丁隆华的悉心照料。丁隆华有一姐姐,早年离异,在外打工,遭受病痛多年,家庭经济困难,更不幸的是于2013年5月因手术失败成为植物人。丁隆华毅然决定将姐姐接到身边,住进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并担负起日常支出和照料重担。姐姐因治疗需要,已作食管切开术,进食靠鼻食,每次只能进食少量食物,因此一天需喂食5次以上,丁隆华为此疲于奔命,一餐不落,从未抱怨。
“在单位上班,就要尽职尽责;亲人有难,就要尽心尽力,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丁隆华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高尚的人格底色。
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向丁隆华式的平凡英雄学习,跨入新时代,培育新气象,开启新征程,为谱写中国梦的衡阳新篇章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