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米是怎么“炼”成的
  蔡明峻

  昨天,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们,明天我们要去参观角山米业,看大米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听到这个消息,小记者们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晚上,想到一颗颗金灿灿的稻谷在工人伯伯们的手中如同变魔法般的变成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我特别地兴奋,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清早,我们登上前往角山米业的大巴车。同学们跟我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车上传遍了我们叽叽喳喳欢快的声音。才40分钟的车程,我们却感到时间格外长。下车后,有一位负责讲解的阿姨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阿姨首先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带着我们开始了神奇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我们看到了米的“前身”——黄澄澄的谷子。除了观看,我们还可以伸手去摸。轮到我摸了,我觉得挺粗糙的,一点都不如大米光滑。然后,我们来到了仓库。这里非常大,上面布满了太阳能磁板。这里简直是米的海洋!我抬头望见墙壁上写着“管好粮米,带好头,做表率”几个大字。阿姨告诉我们,米放在潮湿的仓库会发霉变质,因此必须保证适合的湿度和温度。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拥有高科技机器的地方,这是一栋现代化的大楼,里面有谷壳农谷机、压缩谷机等各式各样自动化大型机器。在这里,工人伯伯们只要开启设备,就能像施展魔法一样,粗糙的稻谷经历去杂、去壳、筛选、抛光、打包等自动化工序,变成亮晶晶的大米,这是多么神奇啊!阿姨告诉我们,角山米业是1992年创立的,一年能生产5万5千吨优质大米,有醇香、梨园雪等多个品种的大米,却只有160余名工人。

  不知不觉,我们结束了近2个小时的参观,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角山米业。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一颗稻谷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成为一粒米,这都是农民伯伯和工人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直到今天,我才深刻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上幼儿园就会背的诗歌的含义。珍惜粮食,浪费可耻。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啊! 

  167班   指导老师:蒋晓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稻谷变大米的地方
米是怎么“炼”成的
体会粮食管理的过程
科技车间
哇!好神奇
采访角山米业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米是怎么“炼”成的 2018-06-01 2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