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行
天堂山,又名天塘山,位于常宁与桂阳交界处,因山顶有一上千年的水塘而得名。此山乃常宁最高峰,海拔1265米,在衡阳境内,仅次于衡山。《衡湘稽古》载:“故《水经注》洞庭中之君山、编山,皆谓之湘山。而常宁亦有湘山,即九嶷山之北面。山上有天堂,言黄帝之所登也,故尊其称号。又有黄洞、黄相洞,以其君臣名。至今山中瑶人犹传之。”这是关于天堂山最早的描述。千百年来,天堂山就像一部厚重大气的史书,安静地隐匿于秀美的瑶乡深处,优雅地俯视着这片瑶民聚居的土地,为慕名而来者独留一份纯净天然的古色古香。
人间最美四月天,我们决定再次去登天堂山,去欣赏那美轮美奂的景色,去聆听那山间流传久远的传奇。这是我第二次登天堂山了。前一次,因为惧怕艰险,筋疲力尽,行到半途,即下山了,留下了许多遗憾。我们清晨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天堂山脚下。这一次,我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爬上山顶。
道路蜿蜒而曲折,路边有蓊郁葱茏的野生茶树,很多老人和小孩正在采摘新鲜的茶叶。我们前行的脚步,随着道路的陡峭愈加显得疲累而艰难。常宁康熙朝进士段巘生在《塔山记》中描述:“联络九嶷,泗州诸山,回翔轩翥而来,左带潇湘,右襟舂岿,壁立霄汉。当代凿之磴,百盘千折,至是则平面倾,曲者直,鸟道羊肠,仅存一线,游人望之,如海上三山,缥缈天外,不可复即。”这来自县志中的古远文字携带着经年的信息与密码,也流溢着沧桑岁月的馨香,让我们沉醉其中。
至半山腰,有淡淡的清香随风而至,那是因为山间有着优雅杜鹃开放的缘故。天堂山因火红的杜鹃花而享誉湘南。远远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连着一片,像织女的绸带,也像粉红的晚霞,没入云雾的深处。走近了,我们发现杜鹃花上有许多悬挂在枝头的露珠,闪耀着迷离的光彩。同行者有人说起杜鹃啼血的来历:古蜀国有一位皇后,夫君被奸人所害,她日夜盼望“子归,子归”,不久即郁郁而逝,灵魂则化为了开满山野的杜鹃花,与那杜鹃鸟相栖相伴。因此杜鹃花也叫映山红。一阵阵婉转清亮的鸟鸣传来,让这幽静的山谷显得更加幽静,像古琴曲一样淘冶和愉悦着我们的心灵。
经过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寺,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短暂休整。相传,宋仁宗为访黄帝南巡足迹,经天堂山而上九嶷,随行胞妹升国公主留恋这方奇山丽水,心不思归,遂留山从师真懿修炼,后长居此寺。据县志记载,古寺当年规模雄伟,雕梁画栋,五代时期曾得楚王马殷所赐铜钟,佛声远播。最兴盛时,寺内设有僧尼两院,食宿可容千人。每到重要节日,附近的瑶民便云集此处。
爬上了山顶,竟下起了细雨,这让天堂山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山顶有一草坪,甚是宽阔。草坪上有一石屋,不知何年何人所建。站立在斑驳的石屋前,浩荡的山风、羽白的云雾及绵绵的细雨相互交织缭绕,让我们产生一种如临仙界、跃跃欲飞的感觉。在这里,我们似乎举手便可摘下天上的星辰,张臂便可将寰宇揽入怀中。极目远处,瑶乡风物尽收眼底,山鹰驮着思绪在层林丘壑间滑翔。向下俯视,依稀可辨曲折绵延的西江正激情澎拜地流淌着瑶乡千年更替的旋律,也流淌着瑶族同胞生生世世的传说。那一刻,我仿佛感到,这天堂山辽阔而充满生机的绿意,已经不知不觉中已融入到我的身心之中,一股像风一样流动的快乐与纯真在体内便自然而然升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