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蓖 麻
  黄孝纪

  这真可称得上是一件件艺术珍品。

  抓一捧蓖麻种子,散开在桌面之上,细看起来,绝无两粒是完全一样的。它们那小指肚似的椭圆外壳,饱满,光洁,滑溜,有着墨绘般的天然纹饰,或像京剧人物的花脸,或像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云纹,线条流畅,变化无穷。其着墨深浅,点染浓淡,或繁或简,随处飞白,尽得中国画之精髓,又非人手所能及。在故乡的土地上,若来一场植物种子的选美,蓖麻将当之无愧拔得头筹。

  小时候,蓖麻是故乡十分常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形同小树。那时村旁的坡地上,茅厕边,溪圳旁,到处有着它的身影。尤其是在我们村边小学的附近,蓖麻更多。

  学校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是一栋两间两层的砖瓦房,窗檐口各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字泥灰浮雕,与古老而规模宏大的黄氏宗祠侧墙,仅隔着六七尺宽的青石板巷子和石砌水沟。巷子和水沟的上空,是木梁板搭建的栅栏式阁楼,一架木板楼梯靠校舍一侧,连通二层的两间,那时用作老师的办公和住宿。每当挂在栅栏上的那一截竖条状厚铁块,发出老师拿小铁锤不紧不慢敲击的上课铃声“当,当,当……”,我们赶忙从疯玩的四处急奔而来,跑进下面的教室里坐端正。不一会,木楼梯上“咚咚咚”下楼的脚步声响了,是老师拿着课本和粉笔盒下来了。

  那时我的班主任是刘金人老师,他是附近小村朽木溪的人,民办教师。平日里,他早上走两三里来学校,下午放学后步行回家。有时候,他也走路回家吃午饭。他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尤其是在放学前,常带着他那本发黄的厚书,坐在讲台上讲《林海雪原》,津津有味,我至今不忘。

  学校旁边,有一条水圳流过,常年碧水盈岸。水流里,时见鸭鹅浮游,或者屁股朝天,头颈钻进水里啄食,或者拍打着翅膀,嘎嘎大叫。岸的另一侧,是一带长长的陡坡,长满青草。

  暮春时节,刘老师会带着我们上劳动课——种蓖麻。我们从家里带来草刮子或者二齿小锄,在水圳边的这片长坡密密麻麻挖小坑,放进蓖麻子,掩土盖上。

  蓖麻发芽生长,渐高渐大。那时山村植物繁盛,各种古树、大树、小树、花草,多得很。对于蓖麻的成长过程,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格外关注。到了盛夏,坡地上、水圳边,满是高大的蓖麻树,青青的杆子笔直,粗如锄柄。蓖麻的叶子很大,像一面面巨掌,周边开裂成多个尖长的绿齿,状如枫叶和梧桐叶。它的叶柄也长,简直就是一根细长的小管子。

  最吸引人的,自然是蓖麻的花和果。在梢头的叶间,花柱直立着,繁花朵朵,金黄鲜艳。蓖麻结果之后,颗颗滚圆,密密麻麻,浑身遍布尖刺,活像绿色的枫球和板栗球。

  刘老师讲,蓖麻球成熟之后,取出里面的蓖麻子,交给国家后,能打出蓖麻油,造飞机能用上。我听后,觉得蓖麻很是神奇。偶尔在晴远的碧空,看到一架大鸟般的飞机渐渐远逝,最终变成黑点,融入云间,就觉得这飞机肯定也是喝过蓖麻油的。

  以后,摘蓖麻球,晒蓖麻球,拣蓖麻子,也是我们好玩的劳动课。至于那些有着无数花纹的漂亮蓖麻子,是否打成了油,给飞机喝了,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还有很多蓖麻子,是散落在了地里,因为年复一年,在我们不曾播种的那片坡地之外,依然会有一棵棵蓖麻长出来,长得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也有一些蓖麻子,被村里人采了去,丢进柜子箱子的角落。哪天家里有人手脚被荆棘刺了,刺得很深,无法用缝衣针挑出来,就找出一两粒蓖麻子,锤烂了,敷在患处。隔一夜,那深刺就被蓖麻子的药力给逼出来了,还消肿止痛,真是奇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遥远的娘家的阳光
触摸到春天
乡下的事
蓖 麻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蓖 麻 2018-02-27 2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