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一旦遭遇消费侵权、网上欺诈等情况,应立即向消协、公安等部门反映、申诉、举报,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0余万买了假茅台
购买烟酒应认准正规直营
厦门的朱某在一家网上商城的某酒类专营店网购了96瓶53度贵州茅台酒,每瓶单价865元,合计总价83040元。就在购酒一周后,朱某收到这批货物,并当场开箱验货,发现这些茅台全是假酒。随后,朱某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数天后,警方委托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鉴定人员对这批酒进行了鉴定,经酒厂鉴定,这些茅台酒全是假货。
因自己是“刚需”,过了一段时间,朱某第二次上该网上商城买酒。这一次,他换了一个商家,购买了几箱五粮液酒和茅台酒,总计5万元。但是,几天后朱某收到这批酒,发现又是假酒。朱先生遂将经营该网上商城的公司告上法庭。
专家提醒,网上购买烟酒产品最好到品牌直营店购买,购买之后可以拨打防伪查询电话来辨别真伪。许多企业也已经开发了自己的防伪识别系统,如国酒茅台推出了自己的防伪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使用手机的NFC功能来扫描茅台瓶盖的防伪芯片,安装好应用程序即可轻松方便地查询购买的产品是否是正品了。
年货热销榜第一名
实为“三无”产品
“先提价后打折”套路多
低价促销可能是诱饵
春节前,不少人开始在网上“淘年货”。马某在网上买了几袋干果,她收到商家寄来的包裹,拆开一看,却有点儿担忧:这些干果的外包装上既没有标注产地,也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马某表示,她之前在网上买的衣服和鞋等都有比较齐全的产品信息。
据了解,《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但记者在不少网站上发现,一些商家卖的预包装食品,外包装上并没有张贴关于产品信息的标签。而且,不少食品还是店家或当地商家自制或分包装的。
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发现,出售食品的网店数量众多,其中一个自称德国进口混合糖果商品卖出4495件,位列热销榜单第一。可当记者点入评价窗口后发现,消费者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其中一条评论称:“服务态度差,感觉不是正品。”记者看到这位顾客晒图显示糖果铁盒已经扭曲变形,条纹码和生产信息模糊不清。店家给出的回应是,这是快递公司运输中造成的,不影响食用,店家不承担责任,不予退货。
据了解,一些网店自制或分包装的食品在原材料采购、进货渠道、运输保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食用这类食品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食品存在诸多监管难题,专家建议市民在网上购买食品时须谨慎,遇到“三无”产品应及时投诉反映。
“秒杀抢购”链接需辨明
选正规电商平台很重要
春节期间,一些商家会打着“史上最低价”“全网最低价”等噱头,但是个别商品是将原价提高了许多之后再进行打折的,折扣之后的价格与原来的价格相差不多,甚至有些更贵。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可被判三倍赔偿。此外,“第二件半价”“特价”等字眼是最常见的,购物前可查看该商品的历史交易价格;卖家的信用是整个交易的基础,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要仔细查看购物网站的商家和商品信誉评级,浏览评价信息,参考他人购买后的真实体验,更需要留心卖家对差评的解释。
“全网狂甩小米手机,超低价秒杀只限今天!”黄某在浏览手机网站时,跳出这样一个促销小米手机的网页。“199元就能抢到一部价值1999元的小米3手机?”黄某被超低价抢购的噱头吸引了,当即点击抢购,支付了199元并抢购成功。
原以为天上掉馅饼,可手机一送到,黄某傻了眼,原来是一部外观和小米3差不多的杂牌机。黄某觉得上当受骗了,多次拨打运单上商家的电话试图沟通,但都无人接听,当时支付的网页也已经打不开了。
经核实,黄某打开的是虚假诈骗网页,那个链接网站只是类似某大型网购平台的页面风格,并不是正规的网络购物平台,所以产品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了。专家表示,消费者在网购商品时,要选择有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正规购物网站,购买后尽量使用支付宝或者货到付款等支付方式。此外,不要轻易相信超低价的商品,特别是低价、秒杀、抢购等字眼,对以超低价销售商品的应格外留心,避免上当受骗。
工商部门提醒,网购期间,消费者要保留消费凭证,对于“抽奖秒杀活动”应保留活动细则、礼品清单、订单细节等相关促销优惠政策的截图,方便维权投诉。购物后应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电商承诺或协议、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消费者一旦与电商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客服网络平台发起维权投诉,也可以向网店或网站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消协组织等投诉维权。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