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地面机器人首次投入极地探路应用
冰结构探测机器人
  在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探冰机器人,日前成功执行了“南极埃默里冰架地形勘测”项目地面勘查现场试验任务,这是我国地面机器人首次投入极地考察冰盖探路应用。

  现场执行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眭晋介绍,“南极埃默里冰架地形勘测”项目现场经过机器人组装、调试、测试、执行探路任务等过程,遭遇了低温、白化天、大风、降雪、大雾等恶劣天气,通过了复杂冰雪路面行走的检验,历时25天,机器人行走总里程200多公里,任务测线长约140公里。现场测试与应用验证了探冰机器人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据探冰机器人系统研制负责人卜春光副研究员介绍,探冰机器人长2米、宽2米、高1.5米,针对南极天气条件和环境特点进行专门设计。采用全地形底盘悬挂,具有轮式和履带两种驱动形式,控制速度可达20公里/小时。采用燃油提供能源和动力,续航能力大于30公里。探冰雷达任务载荷,可对冰盖表面以下深100米冰盖结构进行探测。

  据介绍,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从“十一五”开始,与我国极地科考实施牵头单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南极科考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研究,目前研制出地面科考机器人5个,参加现场考察的地面机器人4个,实现应用的地面机器人2个。

  本项试验的成功,结合航空雷达和遥感照相等宏观冰裂隙探测方法,为在未知冰盖区域建立安全运输路线提供了成功安全有效的技术保障和手段,专家预计探冰机器人将在未来建立中山站至埃默里冰架冰上安全运输路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未来汽车更像是智能“伴侣”
我国地面机器人首次投入极地探路应用
认尸启事
超级木材 可替代合金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我国地面机器人首次投入极地探路应用 2018-02-13 2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