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介绍,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
中国经济交出亮丽“成绩单”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亮丽“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迈入80万亿元大关,6.9%的增速是我国经济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来的首次回升,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形成经济“多稳”格局。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介绍,2017年,我国GDP比上年增加83537亿元,折美元相当于2016年世界排名第14位的澳大利亚GDP总量规模。
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延续。过去5年,我国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
宁吉喆介绍,2013年到2016年,中国实现7.2%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2%的通胀率、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这种较高增速、较多就业、较低物价搭配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 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 综合新华社消息
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046万人
中国经济不仅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军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据世界银行数据测算,2012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美国为10%,欧盟为8%,日本为2%,中国达34%,超过美、欧、日贡献之和。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进程中,持续发挥着‘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王军说,作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2017年中国实体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对世界实体经济恢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中国对外贸易好转不仅对世界贸易产生积极影响,也对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作出了贡献。
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2012年到2016年,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一系列成绩。
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元,年均增长7.3%,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带来政府财政实力、企业财富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96万亿元,相较2012年增加了4.23万亿元。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594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60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随着国民收入和财富的积累,内需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从物品向服务升级,这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路径。中国人在全球“买买买”、出境游不断创新高等,都是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4.9%经历了走低又回升的轨迹,2015年、2016年最终消费贡献率提升至59.7%、64.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45.3%,稳步提高至2016年的51.6%。
2017年,中国经济仍将维持中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一系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