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邀请当红艺人加入,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讲述顶级国宝的前世今生,让人耳目一新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宝藏》:央视文化节目又放大招
邀请当红艺人加入,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讲述顶级国宝的前世今生,让人耳目一新
  12月3日开始,《国家宝藏》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周日晚间19:30黄金档首播。由张国立担任讲解员,《国家宝藏》前9期,每期展现一家博物馆(院)推介的3件国宝。

  上周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应约而至,开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价。第一期节目介绍了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的三件文物——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分别起用李晨、王凯和梁家辉担任“国宝守护人”,为观众呈现了国宝文物的“前世”,即用简短的剧场模式深刻地讲述了围绕文物所展开的历史轶事,再为文物寻找到“今生”的接班人,让其亲口为观众讲述自己的痴狂往事。节目一经播出,便获得了不少观众的点赞。

  《国家宝藏》制作人兼总导演于蕾表示,“作为创作者,我们深深为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所震撼,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将满腔热诚熬制成这样一个舞台,让《国家宝藏》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为大家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让大家看到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纪录式综艺”是文化节目新转型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遍地开花,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的定义,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重点项目,由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历时两年创作打磨。节目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的27件文物珍品。

  “《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朱彤如是说。

  《国家宝藏》源起于2015年中央电视台内部开展的“创新人才海外培训”活动,于蕾第一时间申报了该项目,当时整个中央电视台仅入选6个项目。入围主创一共十几个人,被送往英国学习45天,此次培训被央视内部同仁戏称为“黄埔一期”。

  谈及为何选择博物馆作为综艺节目切口,于蕾介绍,2015年电视荧屏还没有这么多文化类节目,最初她只是确定了传统文化内容选题的大范围。因为很喜欢去博物馆,于蕾发现在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里面学画画、上历史课,青年人在博物馆里约会,甚至父母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露营。“西方人与博物馆非常亲近,而我国大众的文化生活与博物馆是有距离的。”于蕾认为,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语态问题,“我国博物馆给受众讲解文物的表达不那么有趣,令大家感觉文物封在博物馆里,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博物馆里面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这一发现给于蕾带来了灵感。

  “我们可以做一档节目,让它成为有趣的讲解器,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原来这么有意思,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这么多‘好东西’。这个‘好东西’,也许就是一块破石头,一根儿破竹简,但是,它代表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它带来的历史变化是叹为观止的,它会告诉你身为中国人的精神维度。”最终,于蕾确定将博物馆作为项目的窄切口。

  两年时间过去,和2015年申报的方案相较,现在的《国家宝藏》除了名字没变,其内容模式已完全不同。“博物馆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用综艺手段去展现它是一件‘披荆斩棘’的事情,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去打地基、探索模式。两年间我们把节目模式推翻了好多版,结合不断开掘的新资源,一遍遍调整,这是一个涅槃的过程。”

  将观众引入博物馆

  “邀请明星做国宝守护人,用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合综艺表现手法来讲解国宝的前世今生,这些都是电视手段。让观众通过看这个节目而走进博物馆,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于蕾说。

  《国家宝藏》前9期,每期展现一家博物馆(院)推介的3件国宝。节目邀请王刚、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段奕宏、易烊千玺、雷佳音等艺人和与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普通人共同担任“国宝守护人”,前者为观众展现国宝的“前世传奇”,后者讲述与国宝有关的“今生故事”。日前,该节目中呈现的27件国宝已经公布,网友可以通过节目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给喜欢的国宝投票,导演组将观众投票与九大博物馆专家的意见汇总,在第十期节目以盛典形式公布国宝评选结果。

  嘉宾以什么形式参加节目?于蕾在“讲解员”和“国宝守护人”这两个概念之间犹豫过。她邀请撒贝宁参加《国家宝藏》节目录制,撒贝宁告诉于蕾,如果有一天他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可以告诉孩子,“你看,这件国宝是爸爸守护的。”撒贝宁认为这件事   情极有意义。这对于蕾触动很大,她发现嘉宾对于能够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宝联系在一起而感到自豪。“每个人都可以给国宝做讲解,但是守护人是一种礼遇、一份责任。所以,我们将所有嘉宾定义为国宝守护人。”于蕾说。

  《国家宝藏》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拍摄了每位明星去博物馆与自己守护的国宝“遇见”的过程。于蕾表示,“节目组要承担27个摄制组奔赴9个拍摄地的差旅费用,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我们坚持有这个环节。”首先明星走进博物馆,亲眼看到这个文物,自身会受到触动。对于接下来的历史故事演绎,他们会呈现出更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同时,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也能起到示范作用,吸引更多普通观众走进博物馆。

  提及“国宝守护人”的邀约条件,于蕾表示节目组主要考虑明星是否符合国宝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有些明星因其与某件国宝是“同乡”被邀请,有些明星因其演绎过国宝历史故事的相关角色被邀请。素人国宝守护人则是在生活中与国宝有交集的人,比如国宝的研究者、发掘者、捐赠者、历史学家、热爱历史的大学生、做文物讲解的讲解员,甚至普通的国宝爱好者等。

  对于节目中呈现的微型舞台历史剧,节目组提出了明确要求:故事可以基于史实合理演绎,但是史料不能有硬伤,剧本要反复校订。为此《国家宝藏》节目组邀请北大历史系老师、研究生、知乎上的历史大V等组成专家组共同把关剧本。对某些文物有疑问时,导演组会专门找到相关博物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请教。节目完成后,节目组还会将制作完成的节目送到相关博物馆(院),由博物馆(院)组织专家集体看片子把关内容。比如第一期节目精剪完成后,故宫博物院就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关内容。

  于蕾说,《国家宝藏》是一档不辜负自己的节目,也是一档气质很年轻的节目。“我们和很多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聊过,他们都很喜欢这个节目。《国家宝藏》从头到尾没有喊口号,看里面的国宝,听国宝的故事,你会为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的民族走过这样的历史,创造过这样的文明而骄傲。”于蕾对《国家宝藏》很有信心,“我们很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国家宝藏》:央视文化节目又放大招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国家宝藏》:央视文化节目又放大招 2017-12-08 2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