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办个人展览本不是稀奇事,但一直扎根基层且年逾古稀的画家到省会长沙举办个展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10月28日,祁东画家李朝云画展暨《李朝云画集》(大红袍)首发式在长沙“美庐”艺术馆举行。已72岁高龄的李朝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眉飞色舞,像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说,画好梅让他充满活力与朝气,更让他身心健康。
李朝云向参观画展的宾客介绍“朝云梅”
51岁学画的“年轻”画家
古人云:“诗言志。”李朝云认为,画也言志。志有六神表现:好、恶、喜、怒、哀、乐。志和情是相通的,所以说:“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是志的根。诗言志,就是诗抒情;画言志,就是画写意。情、意、志,发于心,所以心是诗之本,也是画之本。绘画,就是画艺术家的志,画艺术家的意、画艺术家的情、画艺术家的心,就是以色彩,以线条为载体,向观者捧出艺术家一颗鲜红的、跳动着的心。
李朝云自嘲自己是“非科班”出身:19岁入伍时学会写诗,49岁时开始学书法,51岁时才开始学绘画。
李朝云家乡有一画家,名管锄非,闻听善画梅,誉满南国。一日,他于朋友处,得见其真迹,果然气度非凡。近看,朦朦糊糊,近似涂鸦;远观,明朗亮丽,犹如身置其境。既有大气磅礴的氛围,又有惟妙惟肖的写真。于是他心摇情动,也想挥毫泼墨,但不敢想。但他心想不会画并不等于不能画。
李朝云的启蒙老师是县城一位名叫管兰桂的老师。1996年年初,他去管老师家里玩,看他画梅竹。管兰桂对他说:“诗书画都是相通的,你这么喜欢写诗,其实你也可以学画画,只要用心,是可以学会的。”
于是,他求师,学画梅。他读书,看梅画。他进公园,观赏梅花在寒风中的冷艳清丽;他关门,在案头灯下模仿名作,画梅花的精、神、气。他爱上了梅花。他爱它的不畏严寒,冒雪放瓣,生命力其极旺盛。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路,也像一幅《梅花图》,他想将人生的苦辣酸甜吐出来,吐在笔下的梅花上,他想让观者从他的梅花中,读出他的志、情、意、心。他喜欢梅的“树古”。古,就是老,“老当益壮”的老,“老龙发角”的老,“老树新花”的老。老,是凝重的、成熟的美。他不断画梅,就是不断追求自然之美,人生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李朝云说,因为画梅让他年轻而充满朝气,他也将自己画的梅称为“朝云梅”。
吟诗作画是他获得健康的秘诀
在李朝云画展中展出了他100余幅作品,除极少部分是原来创作的精品佳作外,绝大部分作品是李朝云今年以来创作的作品。虽然今年已72岁,但李朝云非常注意保健和养生,期冀在有生之年创作出人民群众更加喜爱的作品。
记者注意到,他的画,一如其人,不显摆,不张扬,自然清新。李朝云说,他画梅,只追求内心的充实与安宁。
几十年来,他不打牌,偶尔喝点酒,但从来不喝醉酒。他酷爱书画,他认为,书画是一种既高雅又怡情的文化活动。专心书画,凝神正气,使神经、肌肉、关节乃至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均得到调节和锻炼。
“我是70岁的老人,30岁的心脏。”李朝云向记者介绍说,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乐观、向上,整天笑呵呵的,很少见到他不开心的样子。
李朝云说:“在我眼里画画是怡情养性的。画画潜移默化中感染我的品性。画画可以培养出兴趣,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可以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向传统文化迈进更深的一步。画画的过程亦是磨练意志的过程,锻炼耐心、恒心。”
10多年前的一场大病差点让他撒手而去,所以他也在总结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当健康没了,你有再多的才华、再宏大的志向恐怕也只能留下“出师未捷”的遗憾。除了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外,李朝云还提出要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并且能不断找到有意思的事去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李朝云现在还常常参与全国各地的书画活动,用他的话说,在那里结识了很多有水平、有追求、不功利、不是非的老艺术家和中青年才俊,大家一起画画谈诗,悠哉乐哉。说到此,李朝云笑了起来:“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最重要,放平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人才年轻健康。”
也许正是这样的心境,让李朝云平常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2005年6月,李朝云赴上海参加“中国书画名家全国城市巡回展”,作品在上海图书馆展出。2005年9月,李朝云的15幅绘画代表作及个人照片入选“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工程”,专题邮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2008年,他创作的梅花作品(国画)入选“第三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荣获“名花名家奖”。他把这些功劳主要归功于爱上了书画,他说:“写诗作画讲究心静,养生贵在养心,养心莫过于静心。现代医学解释,练书画能让人专心致志、调息凝神,是调节人体机能的好方法。”
李朝云以自己为例告诉记者,每当进入书画创作的时候,他的心情都相当愉悦。
李朝云说:“宽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应值得过细嚼味。“宽厚”、“和平”是道德的境界,也是获得健康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