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开通首批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为加快化解异地就医报销民生“痛点”,2017年2月,在国家卫计委指导下,十省份参与签约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服务框架协议,明确参合省份内参合患者经规范转诊至协议中31个省区市的定点联网医疗机构就医,可逐步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结报服务。
国家卫计委基层司监察专员聂春雷介绍,根据患者流向和结算需求筛选,全国开通首批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1至8月,全国共实现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91.4万人次,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18235人次、结报金额1.4亿元。“以国家平台为枢纽,联通各省级、县级平台和定点医疗机构,互联共享、功能完备、运行平稳、信息安全的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网络系统已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地积极探索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为在加快异地就医报销便利化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多地还积极探索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纳入直接结算范围。安徽、海南已将民政救助资金纳入“一站式”结算范围。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要求依法加大对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此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核对身份证、农合证以及转诊资料等多个环节确保资金安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强力推进分级诊疗防止患者向大城市“扎堆”
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会不会导致大量就医群众向医疗集中的城市聚集,加重看病难?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可能导致的这种情况,是否与九成病人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相冲突?
聂春雷回应称,医改强力推进分级诊疗,提出90%的老百姓尽可能不出县。所以,卫计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异地就医结算实施方案中明确地提出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跨省就医结报要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共同推进,要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共同推进。
聂春雷指出,国务院明确的医改任务是非常明确的,针对的是规范转诊的住院患者年内要实现异地直接结算,“让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不再成为老百姓的痛点”。这个合情合理,就是为了不冲击现有的改革制度、改革政策,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异地转诊要按照分级诊疗制度来做。
聂春雷称,一些农民工长期在外,还有一些农民是随着子女长期在外的,得了病,难以回当地办理转诊,针对这些情况,建立了转诊备案制度,不论在哪儿看病,通过电话联系、网上联系、APP联系,通过医院帮助联系等,联系当地办理相应手续。同时,一些小伤小病也要按居住地的分级诊疗制度,不要一下子就上大医院。从目前来看,现在这项工作刚刚开始推进,向大城市扎堆的情况还没有看到。
确保公民个人身体健康信息不被泄露
做新农合异地结算的时候引入了很多社会主体,包括微信、中国人寿,在这么多主体的情况下,怎么确保公民个人身体健康信息不会被泄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所长池慧回应称,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家最为担心的,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一开始做系统建设的时候极为关注的问题,做这个系统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做了这样的考虑。
池慧介绍称,从系统的设计上,因为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和地方平台的联通,都要遵循计算机安全等级的三级的要求,而且在建设的物理环境、硬件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功能模块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所有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循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人口健康信息的管理办法,所有引入的社会力量都要签署安全保护协议,特别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防止私自抓取、存储、泄露和分析个人信息。
在数据利用上,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不同地区、不同个人都只能按照自己所能及的权限来使用这个信息,不支持个案信息查询和披露。同时,也对信息做了匿名化的处理,也就是脱敏处理,技术防护手段上有很多应用,所以,除了政策要求以及跟各方面的协议以外,还通过加强技术手段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