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有人在那儿盖了一座小房子,房子租给了一对青年夫妇,他们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小店开业那天,没有放鞭炮,而只是在屋檐下挂出了一盏大灯泡。到了夜晩,来往的人们老远就看见巷口那一片明亮的灯光,当然也就发现了这个小杂货店。
开杂货店的男人喜欢下象棋,天没下雨又变暖以后,他就每晚在屋檐那盏灯下,摆出一块用胶合板制作的大棋盘,连同两个小板凳,和人半夜半夜地下棋。有时围观的人多,他就会临时搬来一些砖头,撕几张废报纸做垫,让围观的人坐。经常来下棋的大都是居住在附近小区的老年人。有一位老头不时地来这里下棋,他随身携带一个沏了浓茶的保温杯。如果碰到高手,那位老头用唇把杯沿弄得很响。开杂货店的男人递过凳子,他也很少坐,习惯蹲着。得意时,他就用双手托着腮,嘴巴嘶嘶吹哨。因为悔棋,他与对手经常吵架,开店的男人笑着拉开了他们。
女人们很快也愿意进杂货店去,买些什么也不知道,但不愿离开,还要和开店的女人嘀嘀咕咕,开心的时候,“哗”的一声笑出,招引更多的女人来。巷口那盏灯总要亮到深夜。
有那盏灯与没那盏灯大不一样,雨天的夜晩,再没有人抱怨巷口的弯路不好走。有一回,一场大雨足足下了一个晚上,小杂货店屋檐下那盏灯也足足亮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第一个早起的人经过巷口,敲着小店的窗口喊道:喂,你的灯没关,多浪费电呀!小店的男人回答说:知道了,天亮了,该关灯了。
几乎进出这条巷子的人都借过小店的光,尤其是那些上下夜班的人,但是谁也不需要说一句感谢的话。多数人心里不会忘记的,要买日用品,大家都尽量不到其他地方去买。直到有一天,那盏灯泡坏了,有人回家拿来一只更大的灯泡来了,小店的男人和女人反而被感动了,一定要付钱。送灯泡的人才说,你们用我们的灯泡,我用你们的电。所有人都笑了。
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