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且多数是住宅类建筑。据市消防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高层建筑1000余幢,相对于一般高度的建筑,高层建筑存在防火要求高、火灾扑救难等状况。如何防控高层建筑火灾、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全市消防安全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隐患重重 现状不容乐观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
7月21日召开的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暨深化夏季消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高层建筑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在我市也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防标准低、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历史遗留隐患多、日常消防管理混乱等问题。而且有的建筑四周消防车通道狭窄、没有登高扑救场地,再加上现在私家车的增多,消防通道被占用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火灾扑救。
此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高层建筑数量越建越多、增速越来越快的同时,也衍生出消防设施带病运行、生命通道受阻、日常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而高层建筑天生怕火,一旦出事,往往产生“烟囱效应”,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难,消防车辆装备往往滞后,出现“够不着、上不去、救不了”的局面,火灾扑救难度极大,极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措施得当 全力整治隐患
各地消防部门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大对各类高层建筑尤其是老旧居民住宅消防安全状况的排查检查力度,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排查整治一批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问题。
针对高层建筑使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督促新建、改建、扩建高层建筑,使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对已经使用的,要督促实施综合改造或者予以拆除。针对老旧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标准低、完好率低的问题,督促管理单位对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以及建筑周边公共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改造和维护保养。
此外,督促高层建筑的管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防火巡查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年检维保和消防安全培训等制度,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和区域联防队伍建设。结合消防安全社区创建和消防网格化管理,对高层住宅建筑建立楼长管理制,定期组织居民开展“四清一查”和消防宣传活动。
科普知识:遭遇火灾,应正确逃生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如何科学有效地逃生?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应熟悉,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必要时应进行应急逃生预演”。
除了逃生,身边的消防设施在关键时候能否派上用场同样非常重要。
一是要清楚消火栓在哪里,一般在楼道里,要定期检查消火栓,以备急需。查看消火栓箱是否明显,是否贴有标识,标识是否清楚,是否明确开启方向,是否易于开启等。
二是一般在电梯附近,会有烟感报警器,你可以看看烟感报警器是否安装,查看烟感工作指示灯是否闪烁。
三是高层建筑都要求配有三种疏散楼梯:敞开楼梯、封闭楼梯(安装防火门)和防烟楼梯(楼层达到32层以上,必须要有防烟楼梯)。
四是在楼梯口,应该配备常闭式防火门。你可以看看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完好,是否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提示标识。闭门器是否完整好用,顺序器是否完好可靠,防火门内密封条是否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