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东任职的中部战区陆军某红军师,从1928年7月由彭德怀元帅在平江起义的烽火硝烟中创建以来,屡创第一。
师政委史建华介绍,从第一支摩托化部队,到1985年成为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再到如今的第一支数字化部队,他们师一直都是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试点先行单位。
在张炎东看来,最近一次的转型升级,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9年,我们团在师编成内再一次被确定为全军信息化建设试点先行单位,争取用几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我军第一支具有‘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鲜明特点的信息化部队。”张炎东说。
专家指出,信息化部队就是数字化部
第一支数字化部队:
从第一到第一
队,代表了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发展的最高水平。
张炎东介绍,信息化部队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通过数字通信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实现从指挥部到单兵信息联网的部队。指挥部能够看到前线每一名单兵的各种信息,单兵能调阅卫星信息、了解其他部队位置、呼唤地面和空中火力,不同军兵种能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融合作战。
张炎东认为,与机械化部队相比,信息化部队具有作战行动更迅速、作战指挥更简单、作战保障更便捷、作战能力更强等优势。
如今,在这个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作战理念已发生很大变化,每一名官兵都意识到,未来战争中,信息力将成为战斗力最重要的因素,信息优势将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打节点、毁中枢、破体系将成为陆战重要作战样式。
据新华社
中国陆军第一支信息化部队、原陆军第38集团军某红军团官兵进行夜间训练(2016年6月5日摄)。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苑洪山说,作为我军组建最早的特种部队,被誉为“南国利剑”的原广州军区某特种大队,堪称“战狼”鼻祖。大队成立于1988年,平时主要担负战备执勤、教育训练、协助地方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任务。
“特种部队就是要完成其他部队完不成的任务。”作为大队第一代特种兵,黄超群多年后升任大队政委。他通俗地概述了特种部队的职责——上天、入地、下海。
大队官兵每天的训练课目远超其他部队,除要完成陆军一般训练课目外,还要涉及海、空军数十个训练课目。按照一兵多用、一专多能的训练计划,每名战士都进行半年以上的跨专业训练,实现轻武器射击、擒拿格斗、跳伞、海上武装泅渡、潜水、特种射击、孤岛生存等多项全能。
万米游泳训练是磨练大队官兵体能和意志的项目。这项训练通常在夏天进行,官兵们被放到海中孤岛,然后开始与孤独、炎热、饥渴、体力抗争。
泥潭铁丝网障碍,灌满泥浆的坑道与
第一支特战部队:
“战狼”鼻祖
在实战化演练中,特战队员驾驶三角翼执行任务(2010年9月15日摄)。
铁丝网间仅能供人抬起头,上面挂满动物内脏和模拟人体断肢,烈火顺着铁丝网一路燃烧,空爆弹在头顶响个不停,大队官兵全副武装爬行,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这仅仅是整个训练的“开胃菜”。
战车轰鸣,炸弹爆炸,云梯攀爬,火沟跳跃,堑壕逾越……无数障碍道道艰难,处处惊险,考验着大队官兵的体能、心理承受能力。
2013年12月,代号“突击-2013”的中泰陆军特种部队反恐联合训练在泰国举行。已经由原广州军区某特种大队扩编为特种作战旅的“南国利剑”,代表我军参加了反恐联训。
作为我军首支三军联合特种作战部队,“南国利剑”为确保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可实现陆海空三栖作战,熟练掌握驾驶实施远程空降作战、运用全球定位仪等高新技术装备进行远程侦察以及潜水航渡抢滩等现代军事技能。
“拖不垮、打不烂的’战狼’,必须在战火中造就。”黄超群说。
据新华社
空降兵,这个神秘而特殊的兵种出现不足百年,凭借快速、全纵深的作战特点为各国军队所青睐。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武军介绍,志愿军第15军后来成为我军第一支空降军,但并不是我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
1949年4月,国民党伞兵第三团宣布起义,改编成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第7总队——伞兵总队。
武军介绍,一年后,我军以第9兵团第89师师部为基础,从各军区陆军部队中抽调部分官兵组建伞兵部队,华东军区军政大学伞兵总队也加入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成立。从此,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降兵部队。
空降兵不仅能配合地面作战,而且能够独立执行任务,完成特殊使命。我国幅员广阔,空降兵战略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
强,哪里有战事,就能快速出现在哪里。在我军战区级的战役演习中,几乎都能看到空降兵的雄姿。
“一千朵花里,只有一朵在云端开放;一万种伞里,只有一朵在碧空翱翔……”伴随着《空降兵战歌》,中国空降兵部队已成长为一支包括多专业新兵种,能在多种地形、全方位执行空降作战任务的重要突击力量。
据新华社
空降兵部队在实施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