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者看台
谢应龙
现如今,让座早已成为可以体现一个人道德与素养的文明行为,我们全社会都在提倡、践行这种好的风尚。但是,不让座的行为又经常出现,并且引发了一些讨论,讨论中,基本上是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不让座者。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拍摄视频的乘客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是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从不想让,到想让,到最后是赌气不让,在这名男子“不让座”的真实一例中,我们都是需要反思的。这是因为,当事人可能真的太累了,或是身体的其他原因,让他有隐情没法说。此时,如果旁观者轻易就给他贴上“不道德”标签,贸然指责“缺德没素质”,这样是不够理性的。可能,“上班太累”这个理由在许多人的心里是不成立的、是站不住脚的。就是因为大家有了这样的心理作用,并借此就举起道德大旗,对不让座的男子给予一顿“猛击”,最后却产生了这样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
笔者记得前些年,因为骨裂去医院检查,上了公交车后,因为汽车颠簸疼痛不已,而一位妇女和一个小孩坐在一起,笔者请她行个方便,可否让小孩坐在她身上,她却是给了笔者一个白眼。试想,当时如笔者先坐了座位,后面再上来的是那一对母女,笔者不让座给她们,别人又会怎样看呢?不敢想象。
当然,不让座的人未必个个都有难言之隐,对确实品行不佳的人,可以大胆地去建议与教育。但还应在了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再下结论不迟。不要当发生拒绝让座的事件时,围观者的“道德情绪”就来了,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心态。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退一步想,并且,我们还完全可以做到这样:他不让,我来让可以吗? 不管他有没有什么原因,你的一让,可以说,就是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素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