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05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竹林纳凉
去竹林纳凉 刘浩然
  炎炎夏日,到何处避暑纳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他的《何处堪避暑》诗中说过:“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白居易这首诗告诉我们: 避暑最好到树木多兼有水的地方。这也不尽然,其实绿波起伏的竹林,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早已成为人们夏日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特别是历史上那些文人墨客对竹林更是情有独钟。

  唐代诗人王维就曾在陕西终南山下建有竹林馆,并写下了著名的《竹里馆》 诗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宋代诗人苏东坡偏好翠竹,“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而清代郑板桥更是深得竹林消暑之妙,“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簧一片青,最是晚风籐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

  走进竹林,极目相望,一片片绿叶相互簇拥,争奇斗艳,分外娇美。碧绿的竹叶夹着一股股淡淡的清香,一旦阵雨飘洒而来,细细的雨丝触到竹叶上,瞬间就变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微风徐来,竹叶微动。静静的倾听竹叶上的雨声以及风拂过竹叶发出的“沙沙”响声,那雨打竹叶的韵律仿佛是一枝枝竹笛吹奏的乐曲,让人陶醉在绵绵的音乐之中。

  就是在最热的“三伏天”,走进竹林,风过竹林,摇曳着绿叶,敞开胸怀,微闭双眼,做一下深呼吸,气息清凉得沁人心脾。寻径拾级,闲静而行,闻香赏翠,清雅淡幽雅,竹林的美景映入眼帘: 蓝天,翠竹给了最朴实最美的底色。烟波浩淼的竹海泛起闪着诗韵的浪花,绿叶萋萋,鸟儿竞翔。宁静,清爽,醉人。尽管外面热浪滔天,竹林里则气候宜人。走进竹林,人们就会感受到风的呢喃,雨的真情,竹叶的胸怀。是一片一片的竹叶,为人们提供一片甘凉的天地。到此时,竹林不仅是一幅自然纯净、不染纤尘的宏美画卷,而且更是神秘幽深、绿波荡漾的人间仙境。难怪宋代诗人杨万里对竹林纳凉颇有几分感慨:“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又到炎炎夏日,朋友们,何不偕几个知已,或偕全家老小,走出家门,到绿波起伏、清风夹道的竹林间消暑度夏,那清凉丝丝入扣,沁人肺腑,顿感身心已经融入大自然的清凉怀抱,真令人乐而忘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穿越指纹上的水患和地图上的山水(组诗)
亮剑 一个军人的成长史
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年
去竹林纳凉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去竹林纳凉 2017-07-05 2 2017年07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