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9日上午,市文体广新局、衡阳日报社、市文联在市图书馆联合举办《陪徐霞客游湖南》座谈会暨徐霞客楚游研究资料捐赠仪式。我市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听取该书作者谭民政的研究、创作情况介绍,畅谈对《陪徐霞客游湖南》一书的感受。与会代表认为,《陪徐霞客游湖南》是我市乃至全省历史文化研究和普及的重要成果,对衡阳打造文化强市、旅游大市,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大家对谭民政先生将著作手稿和研究资料捐赠给市图书馆的义举表达敬意。
(一)传播文化精神的种子
■蒋勋功(市政府原副市长):读谭民政的《陪徐霞客游湖南》,我有几点感受:一是对知识和学术的一种敬畏。当今社会非常浮躁,非常喧嚣,也非常肤浅,学术研究也不例外。谭民政先生的《陪徐霞客游湖南》不一样,他经过实地考证和查阅大量资料,把悠远的历史拉到我们眼前,使枯燥的文字鲜活起来。二是对治学精神的一种敬仰。九个年头,一万多公里,四个市,二十八个县(市)区,都是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完成的,这些数据就是他坚持的成果。在什么都是速成的年代,像他这样纯净、清静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对人品的一种敬重。在整个社会不重视的情况下,做历史文化研究已经很难;凭一己之力去做,难上加难;能一直坚持下来,不图任何回报,尤其更难。此书传播了文化的种子,还传播了文化精神的种子,是非常难得的。这本书的出版,对于衡阳打造文化强市、旅游大市,现实意义非常深远。希望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在今后的岁月里,为衡阳文化事业多作贡献。也呼吁相关方面能够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那将是功莫大焉,也是为衡阳的形象增色。
■王郦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我们讲衡阳文化底蕴深厚,深厚在什么地方?还是需要一些可依托的裁体。民政先生这本书的出版就从一个角度见证了衡阳文化的厚重。挖掘衡阳文化的底蕴,体现衡阳文化的高度,这是文化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衡阳有很多名人,特别像船山先生,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船山先生的思想呢?如何把这些思想普及到市民之中,从而达到“知我衡阳,爱我衡阳,兴我衡阳”的目的?民政先生树立了一个标杆,做学问就应该学以致用,使高深的学问让市民知道。在此,我要祝贺民政先生,同时也期盼衡阳更多的文化人,特别是专业的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用更多有可读性的作品去普及衡阳的典籍古籍,让大家知道衡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陈群洲(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作协主席)
一是要充分肯定《陪徐霞客游湖南》这本书的价值。无论是文化价值、史料价值,还是旅游价值。本书出版之前,已经在很多报刊连载,在《新湖南》的点击量高达60多万,这是对作家最高的奖赏。有那么多人关注你的著作,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二是要充分肯定作者这些年来研究地方文化,特别是徐霞客这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先是研究徐霞客游衡阳,然后再扩展到楚游,这个成果的分量非常之大。三是要充分肯定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他静下心来读书,不辞辛苦实地考证,这种精神令人敬仰,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
谭民政向市图书馆捐赠的著作手稿和徐霞客楚游研究资料
(四)用“脚”大写的文字
■林乐伦(市文联主席):我觉得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术性和丰富性。目前以田野考察做学问的不多,很多都是“百度学问”,这本书是实物考证、实地勘测的成果。做学问最难的一点就是相关资料的收集,他做到了。第二个是文学性和可读性。又有散文,又有游记,又有注释,图文并茂。第三个是实用性和娱乐性。对于徐霞客的研究是工具书,对于旅游是指南,对旅友有参考价值。这本书几十万字,他是一字一步、一字一汗、踏踏实实写出来的,不完全是用笔,还用脚、用心。
■王柏新(市社科联主席):一是哲眼看世界。民政同志把我们老祖宗的一些经历考证出来,增加了我们看世界的历史厚重感。二是躬身作实践。作者亲力亲为地走,把徐霞客笔下的衡阳一一验证,把徐霞客的前世今生作了深入的拓展。三是用心做学问。把行走过程中的东西记录下来,分享出来,把优秀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湖南的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传承下来,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为衡阳的文化传承,为我们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张沐兴(省南岳调频发射台副台长):这是一部效贤寻迹的证史之书。民政先生追随徐霞客的脚步,展现了一个文化学者行与读的相融,古与今的相拥,情与境的相通。这是一部泼墨添彩的抒情之书。其字里行间,呈现记游之实,绘景之美,写思之挚,激发读者对湖湘人文山水的热爱。这是一部访胜砺己的修行之书。
(五) 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本原
■刘定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我们经常说衡阳文化很厚重,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等等,但是可看的地方不多。《陪徐霞客游湖南》从徐霞客的足迹切入,让大家知道当年的衡阳是什么样,当年的风土人情是什么样,以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历史鲜活起来,让江山清净起来,同时看完以后让人的灵魂安静起来。民政先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坚持多年,咬定目标不放松,捧出了这部煌煌巨著,为衡阳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做了贡献,也为衡阳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典范。这样抢救性的挖掘和复活,让古老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意义。这本书对于我们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好、打造旅游名城也好,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文化、旅游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成果。
■蒋勋伟(市文体广新局局长):谭民政先生是用心行走的“当代徐霞客”,那一餐一宿的清苦,一步一程的坚持,构成了这部著作的一字一句,一章一节。读他的文字,走入他的内心,愈发感觉他是文化人的标杆。首先,他的初心是纯粹的。他和徐霞客一样,对山水自然的挚爱发自内心,不带条件,毫无怨悔,如此纯粹。他要唤起更多的人去关爱,去保护,去传承那些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其次,他的文字是纯净的。他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不但广搜博览、追根溯源、探微索隐、求准求真,而且深入浅出,以通俗灵动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方式把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让普通人难以读懂的历史文献转化为容易消化的精神食粮。
(二)赋予古老历史文化新的意义
■李岳平(市社科联副主席):写出这样一本书,要有恒心和毅力。多年如一日,由衡阳到湖南,这样的雄心壮志,非一般人能达到。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好的身体,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这本书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既是散文,又有史学和应用价值,具有资政作用,对衡阳乃至湖南的旅游文化事业补短板有推动作用。
■宋自凡(市楹联学会主席):为祝贺民政先生《陪徐霞客游湖南》赋六律一首:“地理名家一流,风风雨雨同舟。霞客江阴立志,明朝异类从游。湖南惊添续迹,史册长垂壮猷。一部精研卓著,令人痴醉相求。”
■任美衡(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这是一部行走之书。作者以徐霞客的游迹为据,重走湖南的风景、精神与心灵,以及生命之路。并由此生发出历史的、哲学的、与文明的诸多感悟。这是一部复活之书。复活了徐霞客的考察路线,跨越时间的距离,以自然山水为载体,作者倡导一种健康的处世方式,一种缜密的治学方式,一种独特而又有创造性的实践方式。这是一部突破之书。作者力图以破立之道寻求超越,力图打破文学与生活、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自然之边界,进行立体地书写。既入乎其中,又跳出其外;既以淳朴、老实的现实主义为基础,又以飞动的灵思、智慧与想象为主导。读之,仿佛是跟着徐霞客先生在“游”,跟着谭民政先生在“游”,让我们再次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本原。
(六)求真精神的一种回荡
■肖立建(衡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原来在衡阳晚报上看到过民政同志书稿的连载,很享受,很喜欢。我个人也喜欢搞户外运动,看他的作品有时候还研究他走过的路,也去看一看是怎么个过程,有些味道。一般人的户外,说不定走过的路更远,但没有观察和记录,纯粹是个人消遣,而谭民政却能够这么执着、这么用心来做研究工作很不容易,难能可贵。徐霞客本身就值得研究,这本书也值得阅读,非常感谢作者为衡阳为湖南做了一件好事。
■雷安青(衡阳日报社原总编辑):我近日看了一篇文章,主要是讲中国许多专家学者都变味了,一个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如果中国的文化要有所前进,应该做到“争智于孤”,在孤独中求智慧。于是我想到谭民政,他就是一个争智于孤的人,他是徐霞客的隔代知己。
(三)在“孤独”中寻找与众不同
■周厚君(市文联副主席):谭民政把很多东西看淡,能够静下心来,沿着徐霞客的足迹,一个地点一个地点地考证,挖掘历史的内涵,记录现在的景象,这种从严治学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
■马汉钦(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像谭民政先生这样一边静心读书、一边实地调研的人,才是货真价实的学问人。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最好的治学方法,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要在这话的基础上补充一句:读万卷书易,行万里路难。好逸恶劳之心,在很多读书人身上也是很重很重的,可如果那样做,是断然取不到真经的。谭民政先生《陪徐霞客游湖南》,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真功夫,真学问。这种求真的精神,回荡在本书的每一个页码里。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仰视的。
■肖培(历史文化学者):谭民政采用直接研究的方法,不同于学院派的专家、学者。他走了徐霞客楚游到过的所有地方,对当地的知情人进行采访,而且不惜成本,把所有能够收集的资料都找来进行研究和查阅,以徐霞客楚游为线索展示湖南、衡阳的历史文化,真的了不起。
■蒋星星(市博物馆原馆长):这部书对《徐霞客楚游日记》进行细致的考证,勾勒出徐霞客在湖南的活动轨迹,并以此与现代湖南地理人文状况进行比较,标示古今之异同,将各种信息碎片缀连成一部完整的求真求实的专著,为我们研究徐霞客,特别是研究明末湖南的历史地理、人文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刘忠平(市图书馆馆长):民政先生的捐赠义举,正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界所大力倡导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向市图书馆捐赠这样有特色、求真的专题文献资料,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做出贡献。
本书作者简介:谭民政,衡东县人,现任衡阳市民政局工会主席。多年来,投入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致力于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坚持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再现历史原貌与追踪发展变化相结合,学术研究与推广普及相结合,历史文化研究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相结合。已出版《王夫之莲峰志详注》《与徐霞客同行》《陪徐霞客游湖南》。另有“南岳古道文化研究”“南岳名峰与佛教”等课题已形成初步成果,“王夫之行迹研究”“南岳七十二峰文化研究”等研究课题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