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的防病知识
你一定要知道!
■见习记者 刘慕寒 通讯员 李 桀
近日,我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天气,一些地方甚至连日暴雨。持续的降雨导致多地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我们不仅要积极应对洪灾的原生灾害,更要预防洪灾后出现传染病。那么,洪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传染病?洪灾后疾病的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灾后一定要搞好环境整治与消毒杀虫,预防疾病发生。
洪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传染病?
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洪灾过后,往往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可能传播给人。
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预防?
洪灾后疾病的预防措施。首先要加强水源管理,确保水体质量和饮用水卫生。我们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自来水厂要严格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管理,在洪水期间适当提高加氯量,确保市民饮用水卫生。对于井水、山水等,市民最好不要作为饮用水使用,如果一定要用,必须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漂白精片按每100斤水用1片计量。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碎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其次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把食品卫生关。卫生、食品等监督部门要坚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各饮食摊点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禁出售不卫生的食品。对于受潮、霉变、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类,市民千万不要去吃。各类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去皮再吃。虾、蟹等水产品味道虽好,但不要生吃。
三要积极开展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狂风暴雨使得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到处都是,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洪水过后,市民要积极清理周边环境,做到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到哪里,消毒杀虫工作做到哪里,“三管”工作落实到哪里。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集中后要用高温堆肥法处理。对所淹房屋设备等要清除污泥,室内地面、墙壁、家具等也要洗擦和消毒。
最后,消灭“四害”。苍蝇、蟑螂、蚊子、老鼠这“四害”是传播各种传染病的媒介,市民要认真对待,万万不可马虎。对苍蝇、蟑螂密集地要喷洒杀虫药,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和灭鼠工作,防止“四害”传染各种疾病。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洪水过后防病工作十分重要,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以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