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五病区,一个被世人称之为“特殊”的病房,在这里每一天都在上演与死神搏斗的生命故事。今年40岁的陈芳却在这个人人“避而远之”的病区一待就是10余年,从一开始病人口中的“小陈护士”变成了“陈护士长”,工作阅历使她从青涩变资深,而唯一不变的是对护理工作的敬业,对待病患的爱心与尊重。
■本报记者 刘 臻
通 讯 员 陈平国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衡阳市唯一一家以治疗传染病为主的专科医院,也是全省仅有几所可以收治艾滋病人的医院。更令人称道的是,该院还活跃着一支技术精湛、擅长心理分析和精神安慰的护士队伍。在艾滋病房工作了10年的陈芳谈起与艾滋病人打交道的过程,酸甜苦辣俱在心头。采访中她说道:“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经历虽然也有许多辛酸和困惑,但是更多的还是欣慰与成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感悟。”
22年前,刚从衡阳市卫校毕业的陈芳被分到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众所周知,这里收治的病人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她坦言,刚开始时心中难免忐忑不安。被分配到的四病区又是肝炎重点专科,收治的都是患肝炎的危重病人,这种患者大多常年卧床,护理难度大,依从性不好。她回忆道:“有一次科室收治的一名肝性脑病患者,入院时神志已经模糊不清,加上病痛的折磨显得狂躁不安。我赶紧给他静脉穿刺,刚做完,我前脚刚走出病房,后脚他拔掉针头。就这样反反复复进行了三四次。后来每次一见到我进病房,他就破口大骂。那时还刚从卫校毕业,从没受过这种委屈,眼泪当场就夺眶而出。但是我还是默默地为他进行护理与治疗。”后来,病人神志清醒后,听家属与他述说这些事情,他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芳,直称:“小陈护士,对不起,当时不是很清醒,得罪之处,请多担待。”陈芳笑着说:“没事,你们的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艾滋病人一样可以结婚生子
采访当天,碰巧陈芳被一名患者隔着手套抓破了皮,她笑着说:“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手指,没有血,所以也没必要吃药了。药的反应实在是太大了,最近不想减肥。”看到记者一脸惊讶,陈芳说:“其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外乎三种:血液、性交和母婴。一般的接吻、拥抱、握手、共同进餐都不会被传染,所以没必要谈‘艾’色变,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
艾滋病人,内心极其孤单、脆弱,他们害怕世俗的眼光,经常处于极度的敏感和烦躁的情绪中,尤其是不敢告诉家人,担心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这是陈芳多年的工作心得。所以每天除了给患者打针、做常规的护理外,她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患者做心理疏导。陈芳说:“这里的艾滋病患者一般分两类感染:性交和吸毒,相比于早已破罐子破摔的‘瘾君子’们,因性交感染的患者消极厌世情绪更强。这些患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正常的生活一下子被‘艾滋病’打破了,一下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更重要的是,因为‘性’感染,其家人难免心有芥蒂,不愿接受。”
2009年的一天,一名19岁的大学生住进了五病区,男孩看上去清秀腼腆,坐在病床旁,手上拿着确诊单,迟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确诊为艾滋病。多年经验告诉陈芳,这个男孩得重点疏导。于是在她温暖、耐心的疏导下,男孩终于敞开了心扉,把得病原因、经过通通告诉了她。男孩向陈芳倾诉道,自己是单亲家庭,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现在得了这种病,实在不知如何向妈妈开口。陈芳知道,最让艾滋病患者走上轻生道路的原因不是世俗的眼光,而是家人的不理解。所以,在陈芳的鼓励下,男孩拨通了远在广州打工的妈妈的电话。陈芳回忆道:“他妈妈赶来医院,得知儿子患病的消息那刻心如刀割,泪流满面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母亲,这种如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我感同身受。”尽管如此,陈芳强忍着泪水给这位母亲做起了心理疏导。得知只要坚持服药,儿子以后还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对于这位母亲最关心的儿子日后能否“结婚生子”的问题,陈芳介绍道,只要其配偶同时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就不会感染,即使是在孕期,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听后,这位母亲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20天后,男孩怀着对陈芳的感激之情,顺利出院。
二次职业暴露
2007年,陈芳因工作需要调到现在的五病区工作, 这里收治了衡阳市大部分的血液传染病患者,也就是我们说的“艾滋病患者”。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每天不仅要面对背景复杂的毒瘾患者,意志消沉随时可能轻生的性感染患者,还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最重要的是一不小心就可能遭遇职业暴露。迄今为止,陈芳已经历了2次职业暴露。对于普通医护人员来说,“2次”职业暴露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而陈芳却早已安之若素。
但是回想起第一次遭遇职业暴露,她仍然感到心有余悸。那是2008年的一天,科里收治一名艾滋病合并乙肝感染的患者,情况十分严重。正值夜班的陈芳赶紧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针头刚插进患者的血管,谁曾想患者突然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正好迎面喷在了陈芳的脸上,洒进了眼睛里。她当时脑子一下就蒙了,一旁的护士更是吓了一大跳。简单的擦拭后,陈芳继续工作。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陈芳这才赶紧清洗、消毒,上报院里,服上抗病毒药物。虽然只要及时处理和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99%阻断病毒感染。但是,服用过这种药物的人都知道,副作用却很大,特别刺激胃肠道,吃什么吐什么,一星期内根本无法进食。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陈芳白天依旧坚持上班,没有丝毫的懈怠。晚上回到家,却不敢向家人坦言,只能选择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一下子消瘦了好几斤。她说:“第一次遭到职业暴露,要说没有心理压力也不可能,担心被感染,害怕家人知道,担心他们不能理解,当时这一切都压在我的心头,直到6个月后血液检查结果正常,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陈芳给患者做静脉穿刺
工作中的严肃护士长,生活中的知心大姐姐
练出绝佳的静脉注射技术
很多年轻护士的回忆中,陈芳最为之强调的就是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像注射器回套这种现象在她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陈芳深谙在这个病区工作,第一步要学会的就是保护自己,最大限度地避免职业暴露。
工作中的陈芳总是不苟言笑,十分严肃,但是生活中却是小护士们的知心大姐姐,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了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与压力,陈芳在全院率先推行了APN护理制度,大大减少了交班次数与时间,避免纰漏;同时因为艾滋病患发病多集中于夜晚,减轻夜间值班护士的心里负担与压力,她还成立一个以她为主要负责人,资深护士为成员的夜间急救小组,以应对一些突发棘手事件。
在采访中,让陈芳动容几度哽咽的不是自己从业以来的诸多不容易,而是谈起自己手下这帮“小护士们”。“她们真的很不容易。14个护士,最小的才刚满18岁,每天要面对着30到40个病患,高峰期时还会达到70多个,工作强度可想而知。而这些艾滋病患者,很多都被家属遗弃,陪护的压力也全都落在了这些护士身上。主动帮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洗床单,擦身体,自己掏腰包给病人买饭买水,从家里带来衣服给衣不蔽体的病人穿上……都是她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从不抱怨与推诿。”说到这,陈芳的眼角又一次湿润了。
陈芳说,每一年院里都会调整各科室的人员,尽管科室的人手已然“紧巴巴”,她还是会主动地逐一询问她们是否有换岗的想法。最让她感动的是,有一次问到一个新来的小护士时,她毅然决然地说:“护士长,你不走,我也不走。”还有一些年纪稍长的护士则更是怀着孕也在继续工作。28岁的小肖护士则是刚生完二胎就立马回到工作岗位。她坦言,病房里不乏一些常年的老赖,十分难缠,每次陈护士长都是亲自出面处理,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年轻护士。
不管是晨光微露的清晨,还是暮色沉沉的傍晚,不管是在众声喧哗的白昼,还是万家灯火的夜里,当陈芳穿梭在形形色色的病人间,反反复复做着不是很复杂却很琐碎的护理工作时,心里明白:“我是一名护士,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这是我的信仰”。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耐心仔细地给患者解析各种问题,做到百问不厌,百答不烦。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当大家看到我在病房里忙碌的身影,亲切地叫一声‘小陈’时,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褒奖。”
最让五病区医护人员头疼的就是这些瘾君子们,不仅考验技术更是考验耐心。静脉毒瘾者因长期注射毒品,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孔,静脉大都已硬化,全身很难找到一条用于静脉穿刺的血管,这对于静脉穿刺是个极大的挑战。所以,陈芳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摸索,终于总结出一套能快、准、狠找到血管进行穿刺的方法。在她的悉心训练下,五病区的护士们成了院内出了名的做静脉穿刺的技术好手。
在陈芳的印象中,医护人员输液动作慢了点、静脉注射找不到血管、说话没能让他听明白,一点点小小的瑕疵,都可能惹病人发脾气。当病人情绪激动时,医护人员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无条件赔不是,耐心地消除对方的烦躁情绪。在这11年的护理工作中,陈芳总是认真地听他们诉说,及时给予帮助。用她的真诚来敲开这些患者的心扉,用爱来感化这些绝望的人群,使他们坚定活下去的信念。
朴实而默默无闻的她,让患者不再自暴自弃,积极配合治疗,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每每迎来新病人,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用真心感化艾滋病患者,让他们彻底走出阴影,重新回归社会,是陈芳一直以来为之努力践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