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访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一病区护士长罗桂萍
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委屈与宽容中默默奉献着
——访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一病区护士长罗桂萍
  ■本报记者  刘  臻   通讯员  刘  鹏

  “不要问谁挨过打,应该问谁没有挨过打!”罗桂萍这样说。由于精神病人随时可能发病,随时可能出现冲动行为,每个精神科的护士都有被打的经历,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罗桂萍1996年从邵阳卫校毕业,2014年末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现为男病区护士长。问及男女两个病区的区别,她说:“女病房琐碎的事情很多。而男病房危险性则很大。被打被骂都是家常便饭的事。”回忆起那一次挨打的经历,至今让她觉得头皮发麻。2016年的一天,她带着护士照常给4号床的杨某做心理疏导。20岁的杨某,前些日子因为精神分裂症住进了一病区,因为病情反复无常,所以罗桂萍无论是心理疏导还是护理上都会重点关注他。没想到,前一秒还有说有笑的杨某,下一秒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把抓起罗桂萍头发按到地上,不由分说一顿暴打。对于这样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旁边的护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约束起来。罗桂萍这才得以脱身,可是头发却被抓掉了一大把,乃至她后来几天头皮一直都是麻麻的。但是这一切的委屈,都在杨某意识清醒后的连声道歉中烟消云散。罗桂萍说:“因为病情还没有控制,所以他们发起病来完全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其实他们也很可怜,康复之后也很懊恼自己这种行为。”

  罗桂萍向记者介绍道:“虽然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发病时让人觉得很生气,但是当他们恢复之后,有些患者会诚恳地对被她打过的护士赔礼道歉。有些时候病人家属为病人送来好吃的,一些病人都会善意的送给护士吃,因为他们也从心里感激每天照顾他们的护士。虽然在常人眼中这些食品随处都能买到,但是对于这些病人来说,这些好吃的是异常珍贵的,当患者把珍贵的‘礼物’送给我们的时候,心里也是由衷地感动。”

  2

  1

  难上加难的“护理”

  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

  核心提示:

  与综合医院相比,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困难无处不在,甚至是简单的吃药,都需要护士们的照顾。在综合医院,病人都有理性,生存欲望强,能够自主吃药。但是对于精神科的护士,每天早上7点30分开始,罗桂萍就来到病房,询问她们昨晚睡得是否安稳,早上进食有无异常,交班后,又带领护士来到病房监督每个病人洗脸漱口,遇上完全不配合的患者还要手把手地帮她们。不仅如此,每次敦促患者吃药时,还要像母亲与淘气的孩子一般斗智斗勇地看着患者把药吃进嘴,为了避免病人偷偷吐掉,还得让病人把嘴张开,检查是否真的把药吃下。

  同时医院每年还要收治很多流浪的“三无”病人,这些患者不仅精神异常,大多蓬头垢面,浑身散发着恶臭,甚至身上还长满虱子。可是罗桂萍从不嫌弃,一视同仁,每次都亲自带着护理人员悉心为他们理发、洗澡、更衣、剪指甲。

  前年,科室收治了一个患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他不敢吃饭、不敢喝水,骨瘦如柴,家属更是心急如焚。于是罗桂萍每天从家里煮好饭菜,用保温桶装好带去病房与他一起进餐。“开始他也不敢吃,我就坐在他对面一勺一勺地吃,并不停地跟他解释,终于他也开始吃饭了。经过我们三个月的精心护理,病人终于康复出院了,当病人出院时,家属拉着我的手,真诚地说谢谢时,我心中油然升起成就感。”罗桂萍言语中无不洋溢着自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诠释着自身的价值,是她一直以来恪守的理念。办公室主任刘鹏在采访也说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名言在我们精神病院尤为明显。因为精神病患者康复期普遍比较漫长,护士们所要付出的爱心与耐心有时甚至多于医生。”

  5月5日上午10点,在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办公室主任刘鹏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一病区护士长罗桂萍。常年与这些“行为举止异常”、让人唯恐不及的特殊人群相处,她眼神中透露出异于常人的淡定与平和。在采访中,对于20多年来无数次被精神病患者无端谩骂,拳打脚踢、揪头发、扯衣服等让人心酸委屈的经历,给浑身长满虱子的流浪病人洗澡等爱心奉献行为,她轻描淡写地说道:“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伟大之处,都是稀松平常的日常工作,20多年每天如此。”的确,在委屈与宽容中默默奉献着是无数个如罗桂萍一般的精神病院护士每日的必修课。

  罗桂萍从事精神科护理二十余年,她始终以南丁格尔为楷模,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对待这些在旁人眼中“行为举止异常”、让人唯恐不及的患者。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天,她都不得不忍受来自病人的无端谩骂、甚至毫无预兆拳打脚踢的危险,但她却始终视病患如亲人,给予每一个病人家的温暖。因为她深谙在这一个个看似冷酷无情、喜怒无常的面孔背后,却是一颗颗敏感脆弱的心灵,需要悉心的呵护与更多的理解。而面对医院社会救治的流浪“三无人员”,他们蓬头垢面、臭气冲天,她更是带头为他们理发、洗澡、更衣、剪指甲……同时凭借着出色的护理技巧、令人信服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她成为了院里第一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市级“优秀护士”、民政系统“先进党员”的称号,并于今年当选“最美民政人”。

  精神病人有暴力倾向是正常现象,可多数时间他们还是温顺的,甚至是脆弱的。上个月科室收治了一名病人许某,其入院前受病态控制将自己的母亲砍伤了,待病情稳定后,他内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很担心母亲的伤势,又担心家人不原谅他。所以天天躺床上哭,不吃不喝,情绪非常低落。这一切都被罗桂萍看在眼里,于是她马上去打电话联系家属,但是由于进院时留的电话号码有误,无法联系上许某的家人,他更加焦急了,担心家人是否已经将他抛弃,于是情绪越发低落。罗桂萍则一直陪着他,一边做心理疏导,一边多方打听,联系家属。所幸终于联系上了许某母亲。当他通过电话得知母亲身体已无大恙并且选择原谅他时,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而这时已经下午2点了,早已过了饭点了,她又激情满怀的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了。

  有着“白衣天使”之称的护士向来是不少青年人向往的职业,她们有着稳定的工作、个性上温柔贤惠……虽然很多人羡慕护士,不过,有一种护士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当,那就是精神病院的护士。而罗桂萍作为一名精神病院的护士长,每天面对着形形色色,各种行为异常的患者,挨打挨骂乃是家常便饭,但是却始终热爱着这份工作。虽然期间有多次调离临床岗位的机会,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因为职责所在,使命担当。她一直用丰富的知识、经验、真诚和爱心为这些精神病患者书写新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担当赢得了同事的信赖,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护航。

  3

  相关链接:

  喜怒无常的背后是一颗敏感脆弱的心

  罗桂萍,从事精神科护理二十余年,现任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一病区护士长,于2014年获得了副主任护师的职称。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护士”、民政系统“先进党员”的称号,2016年“最美民政人”等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在委屈与宽容中默默奉献着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在委屈与宽容中默默奉献着 2017-05-12 2 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