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失眠,先排除这些疾病
有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是会引起失眠的。林敏介绍,除了光线、噪声等常见的会引起失眠的外界因素,常见的外因还有枕头、床垫不合适,这样颈肩肌肉、腰部肌肉在夜晚无法有舒适的体位,甚至仍处于紧张状态,有麻木、疼痛感,自然会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另外,常见可能会引起失眠的疾病有很多,例如颈椎病、腰椎病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夜尿多、心绞痛以及肠胃问题等。对于有失眠问题的人,首先排除是否有这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如果确实有的,消除了外界因素或治愈了这些疾病后,失眠问题也就随之缓解,甚至消失。
你的失眠属于哪种类型?
排除了这些因素和疾病后仍有失眠问题,医学上称之为“原发性失眠”,认为多与心理有密切关系。林敏认为,对于原发性失眠,患者自身进行积极的心理、运动以及生活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可以借助医疗帮助。中医一般会先辨证,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全身整体调理。他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推荐了穴位按揉等自然疗法,大众坚持一段时间后,失眠问题会得到缓解。
【肝郁化火】
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多梦、易醒,这种类型在临床上很常见。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脾气大、易发怒,热相明显,会有口干、口苦、口气重等表现,以更年期女性、应酬多、嗜烟酒者多见。
推荐穴位:太冲穴和内关穴。太冲穴在脚背,具有很好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平肝息风的作用,是调节情绪的要穴。脾气大的人按揉太冲穴会觉得特别痛。林敏提醒,按揉太冲穴有个技巧,可以向着涌泉穴(即足底心)的方向按压,酸胀感特别明显。内关穴在手腕内侧,是治疗多种心、胸、胃部疾病的主穴,也是全身强壮的保健要穴,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的作用。以上穴位每次按揉3到5分钟,每天两到三次。
【心肾不交】
这是临床上失眠患者最常见的类型。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这类患者平时心思重、想事多,多思则易耗损心血,心火旺,与此同时他们的肾阴虚,肾水不足以滋养心阳,这就造成心肾不交,会出现心烦、焦虑、睡眠不好。还会有上火症状,如喉咙痛等。但是他们的这种上火并不是实火,而是虚火,舌红少苔,若是实火,舌苔多为黄色、厚腻。
推荐穴位:涌泉穴和劳宫穴。涌泉穴在足底,是肾经的起点,也是身体最低的穴位。熬夜会伤阴,经常熬夜的人涌泉穴的痛感会很强。经常按揉涌泉穴可起到滋补肾阴的作用。劳宫穴在手心,为心包经的荥穴,刺激劳宫穴能清心泻火。
此外,每天睡前可以用温热水泡脚,泡脚的同时可以按涌泉穴,时间在3到5分钟以上。白天在等车、看电视时可以按揉劳宫穴,每次3到5分钟,每天两到三次。对于手力不足的人,可借助不太尖锐的硬物,如笔帽等来刺激穴位。
【肝火旺】
中医认为,肝火上延则会扰动心神,导致睡眠时多梦、易醒。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脾气大、易发怒,热相明显,会有口干、口苦、口气重等表现,以更年期女性、应酬多、嗜烟酒者多见。
推荐穴位:太冲穴和涌泉穴。太冲穴在脚背,具有很好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平肝息风的作用,是调节情绪的要穴。脾气大的人按揉太冲穴会觉得特别痛。林敏提醒,按揉太冲穴有个技巧,可以向着涌泉穴(即足底心)的方向按压,酸胀感特别明显。也可以拇指按在太冲穴,食指按在涌泉穴,两个穴位对按,效果更好。
【心脾两虚】
这类患者以脑力劳动者多见,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血亏、心神失养而导致失眠。往往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容易疲劳、食欲差,易头晕目眩,面色不红润,舌淡苔薄。
推荐穴位:神门穴和三阴交。人体有两个“神门”,体穴的“神门”在手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凹陷处,耳穴的“神门”在耳朵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外1/3。这两个神门穴都能宁心安神,是治疗失眠症的主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顾名思义,是肝、脾、肾三条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补肝肾,有安神之效,也是女性养生要穴。
【肝气郁结】
这类患者以脑力劳动者多见,或性格多虑者,平时想事比较多,易出现入睡难,他们可能在上床前就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睡不着而导致失眠。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体还常感到胁肋部有胀感,气堵在喉咙处,喉咙有异物感,但检查却没有器质性病变(中医称为“梅核气”)。
推荐穴位:按揉太冲穴和章门穴。并建议在双肋胁肋部从上向下搓。都能起到顺气理气的作用。
提醒
有的患者可能为两证夹杂,也有的为心火偏亢、痰热内扰、胃气失和、心胆气虚血虚等其他类型,若不能明确,建议求助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