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习近平致信祝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习近平致信祝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超级“天眼”落成启用
习近平致信祝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希望参与项目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再接再厉,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扬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仪式25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启用仪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并致辞。她表示,要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先进技术条件,瞄准科学前沿,加强国际合作,聚集拔尖人才,打造高端科研平台,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实现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观测脉冲星等科学目标和空间飞行器测量与通讯等应用目标。

  历时22年铸就超级“天眼”

  中国“天眼”引起世界瞩目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梦想。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介绍,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泰勒与全球顶级天文学家及众多天文爱好者当日也齐聚平塘,共同见证中国“天眼”开启探秘之旅。“这是世界一流的望远镜,期待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他兴奋地说。

  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从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据悉,“天眼”运行后,还将开展一系列国际科研合作,但在这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参数修正和状态调整,以便达到最佳观测效果。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5日在贵州平塘落成启用。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以它强大的观测能力引起世界瞩目,国际舆论纷纷称赞中国又一次走在了科技前沿。

  国际媒体纷纷介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开启了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它的500米口径,让此前最大纪录保持者,位于波多黎各的300米口径阿雷西博望远镜相形见绌。

  “宛如宇宙基地,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日本专业太空网站sorae在报道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该网站说,对望远镜而言,“规模就是能力”,因此中国“天眼”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比如搜寻那些只有微弱信号的脉冲星。

  “国际主动搜寻地外文明”组织主席道格拉斯·瓦科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15年间,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巨大突破;而随着“天眼的启用,中国继续证明它是太空探索的世界领先者,以前是从太空探索任务方面,而现在是从地基观测方面。

  英国《金融时报》则报道说,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拥有了投资天文学等“尖端”学科的财力,过去此类学科通常是世界上那些最富国家的垄断领域。

  按照国际惯例,各国科学家都可以申请大型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德国广播电台网站在报道中说,通过这台超大望远镜,中国继续增强了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国际影响。

  瓦科克表示,在中国“天眼”的运行中,中国科学家当然可以优先选择观测时段,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可以拿出自己的观测方案,参与竞争使用“天眼”。

  瓦科克强调,通过向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开放“天眼”,中国展现出推动天文学发展成为一项全球科学事业的态度。他说:“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应该感谢中国建了这样一台望远镜,它可能会带来让我们难以想象的发现。”

  探求地外文明的存在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瓦科克表示,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利用射电望远镜试图回答一个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吗?”

  “中国‘天眼’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和巨大的观测区域,有无与伦比的观测速度和灵敏度,使它在未来几十年搜寻地外文明的过程中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瓦科克说,“我们可以预计中国将成为搜寻地外文明的世界领导者之一”。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则刊文说,“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工程”,这台中国射电望远镜能搜寻到发出微弱信号的脉冲星,同类设备此前很难做到这一点;它还能为国际上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的计划提供支持。

  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中国超级“天眼”落成启用
换届选举知识问答
衡阳晚报版面二A02中国超级“天眼”落成启用 2016-09-26 2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