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魁祸首:管理疏忽催生漏洞
三星盖乐世Note7于8月初发售以来,由于其超大屏幕以及诸多创新,受到全球众多消费者热捧。然而好景不长,Note7发布不久,就发生多起爆炸起火事故,Note7的电池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随后,三星电子于9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Note7所用电池存在缺陷,并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除中国内地以外的1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召回。据统计,此次三星电子需在全球召回约250万部Note7手机,其中包括韩国本土已售出的40余万部。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业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召回。
然而,事件到此还远未结束。9月8日,美国发生两起因Note7引发的严重爆炸,再次将三星推向风口浪尖。当天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强烈建议乘客“在飞机内关闭Note7电源,不要使用或进行充电”。次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正式呼吁“请消费者停止使用Note7并关闭电源”。之后,禁用Note7风潮迅速扩散至全球。包括韩国、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多国政府纷纷建议停止使用Note7。
全球召回约250万部Note7手机
三星方面称,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并非是手机本身有缺陷,而是电池出现的问题,将通过召回及后续措施全力尽快平息事态,并早日实现Note7恢复正常销售。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从表面看貌似供货商的问题,但实质是三星的供应链和品质管理暴露出的问题。虽然三星目前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首位,但前有“狼”(苹果公司)后有“虎”(中国手机企业),压力委实不小。为了巩固和扩张市场份额,为了抢在苹果之前推出新机,为了使Note7看起来更加“高大上”,三星急于求成,一味追求快速、一味强调创新,导致自身监管“失控”,忽略了最基本的品质管理,结果事与愿违,引火烧身。归根结底,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出了问题,没有将服务客户和消费者权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扩张和盈利放在了第一位。
9月12日,三星电子召开董事会,宣布三星电子副会长、三星集团实际控制人李在镕将出任执行董事。韩媒分析称,这表明李在镕很可能将亲自披挂上阵,负责事件的处理。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Note7电池“爆炸门”危机,如何挽回公众信心,三星电子还将面临一场大考。
“爆炸门”让三星电子受到巨大打击
国内多家航空公司针对
Note7手机出台禁令
采用虹膜识别、曲面屏、增强SPen手写笔等多项新技术的Note7曾被三星寄予厚望,被看作是巩固其市场份额的重要“新武器”。而史无前例的严重爆炸和召回事件,对三星电子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打击。
尽管韩国业界多数分析认为,在此次电池“爆炸门”事件中,三星积极应对危机,不仅快速披露其电池存在问题,还宣布在全球召回已售手机,在危机管理上有一定积极意义,可能不会引发对三星品牌的致命伤害。但即便如此,Note7电池“爆炸门”事件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可以预见,因为史无前例的250万部手机召回,以及可能面临全球范围的各类诉讼和纠纷等,三星电子将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自9月2日宣布召回以来,三星电子的市值已出现连续下滑,截至9月12日蒸发超过22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67韩元),显示出市场对召回事件及后续影响的巨大担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12日预测,召回250万部Note7手机,将花费三星多达1至1.5万亿韩元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三星电子可能腹背受敌。目前看,不仅三星意图抢在苹果新机发布前,借Note7抢夺市场份额的预期已全面受挫,还将面临市场份额被大幅挤压的可能。在手机业务支撑三星电子利润半壁江山的眼下,Note7的销量对三星电子经营业绩的影响巨大。
因受其电池缺陷问题造成多起爆炸事故影响,全球多地的航空部门将三星Note7手机列入危险品。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针对Note7手机出台禁令:不得托运,飞行中不得使用和充电。海航、首都航空、春秋航空、国航、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均对旅客携带Note7乘机作出了相关规定。
春秋航空发布的安全预警说,飞行全程中,严禁使用包括三星Note7在内的任何手机和充电,或作为托运行李运输。春秋航空任何航班上不接受旅客使用三星Note7手机和充电,或作为托运行李运输。在飞行过程中加强客舱监控,一旦发现旅客使用手机或给手机充电,立即制止,随时做好应急情况准备和处置。同时,其公司所有员工乘坐春秋航班时,禁止携带三星Note7手机登机,禁止将其作为托运行李运输。
民航局也发出安全警示,提醒旅客不得在飞机上使用Note7或为其充电,不要将Note7放入托运行李中托运,不允许将Note7作为货物运输。民航局明确要求,各航空公司不得运输三星公司召回的Note7手机或其使用的锂电池。而针对作为货物运输的非召回的Note7手机及其使用的锂电池,各航空公司应对其航空运输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航空运输安全。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