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靖
前段时间火遍微信朋友圈的《王总换手机号了》并非杜撰,在衡阳就有“现实版”。
日前,衡阳某单位员工李玉(化名)收到“领导”发来的短信,称在外办事不方便打电话,要她汇4万元给他的朋友,李玉信以为真,来到交行衡阳分行华新支行准备汇款,所幸该支行大堂经理涂慧留了心眼,提醒并帮助李玉识破了骗局,避免了大额资金损失。
大堂经理慧眼识骗局
9月6日中午1点30分左右,一位女士匆匆来到交行衡阳分行华新支行,向大堂经理涂慧询问跨行汇款及手续费等方面的问题。
涂慧认识这位女士,她是某单位员工李玉。交谈中,涂慧得知李玉是应领导要求给他的一个朋友汇款。
这引起了涂慧的注意,因为交行衡阳分行正在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其中一种诈骗方式就是“领导电话要求汇款”。
涂慧于是进一步了解事情原委。原来,前几天,李玉接到单位“领导”的短信,称换了新手机号码,李玉于是把“领导”的新号码存了起来。6日中午,她接到“领导”的短信,称“在外办事不方便打电话,请汇4万元给XXX朋友”,短信附朋友的收款账号。见是“领导”发来的短信,李玉自然没有怀疑,于是来到银行准备汇款。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涂慧提醒李玉拨打领导的电话,确认后再付款。李玉于是拨打电话,电话无人接听,然而,“领导”却仍通过短信催促李玉赶快付款,这更让涂慧确定这就是一场骗局。
涂慧于是让李玉再拨领导的旧电话号码,结果得知,领导根本没有换号码,更没有给李玉发付款短信。
李玉这才如梦方醒,她握着涂慧的手,感激不已。
深度解析骗子作案手法
如果说过去的电信诈骗多针对老年人和陌生人,那么“老板喊你付款”无疑是升级版骗局,针对的是精英和熟人。
事实上,在这起骗局之前,本报读者也曾反映,接到过多条类似“领导换号码”的短信,所幸骗局均未成功。记者了解到,这种骗局融入了黑客攻击、心理学、数据分析等技术,其缜密程度远远超过了过去“猜猜我是谁”、“法院传票”的行骗模式,很容易中招。
这种骗局的主要手法为:第一,骗子通过一些途径,向某单位领导手机植入木马病毒,使得该领导手机自动向通讯录名单群发“换手机号码”的短信,有的人接到短信后回信表示收到信息,并存下新号码,这就为骗子的第二步行骗提供了条件;第二,骗子根据回复的电话进行身份分析,挑选上下级关系的下手行骗,因为下级对上级有敬畏心理和求表现心理,所以对上级所发的“汇款”短信执行力度较大,而且不会轻易打电话求证,所以极易上当。
“像9月6日的这场骗局,还不算最精妙的,”一位业内人士说,“有的受害人接到领导换新号码的短信后,可能会打电话侧面求证,而骗子则将新号码呼叫转移到领导的原号码上,这样,拨的是骗子的号码,却仍然是领导本人在接电话,从而打消了很多人的怀疑,获取受害人对‘领导’新号码的信任。”
“在火爆朋友圈的《王总换手机号了》一文中,骗子还用黑客技术获取了王总订机票的信息,因此在王总上飞机前精准地给他的员工发‘汇款’信息,员工想打给王总电话求证都做不到。”
转账前多问两个“为什么”
骗局虽然设置精妙,但只要多几个心眼,也能提防。
交行衡阳分行华新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多数骗局最终要通过银行进行汇款,因此,汇款人在汇款之前,最好跟银行柜台人员沟通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上当受骗。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柜台前摆放预防电信诈骗的警示牌、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外,交行衡阳分行还对柜台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例如每天晨会都会讲解电信诈骗知识,让柜台员工帮助客户识别电信诈骗。
“但是很多客户出于私密性考虑,不愿意跟柜台员工交流,甚至有个别客户对柜台员工的善意提醒有抗拒心理。”这位负责人说,“银行柜台员工会恪守职业操守,不会泄露客户信息,跟柜台员工交流,相当于多一个资金管理参谋。”
另外,如果是领导短信要求付款,汇款前一定要打领导原手机号码进行询问,如果手机无法接通,一定要打通确认后再考虑汇款,如果金额较大,最好当面询问确认。
尤其要注意的是,手机接到含有不明链接的短信,千万不要点击这个链接。因为链接很可能导致木马病毒侵入,盗取手机通讯录,发诈骗信息给通讯录中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