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探索一号”最大潜深达10767米,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探索一号”最大潜深达10767米,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深潜科考进入万米时代
“探索一号”最大潜深达10767米,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链接:

  1.“天涯”号着陆器

  “天涯”号着陆器主要面向海斗深渊科学的综合应用需求,具备深渊环境参数测量、光学观测、深渊取样功能,同时预留电气接口以扩展其他科学调查设备。可在海下进行CTD(温盐深)和溶解氧测量、视频录像、高清拍照、生物诱捕、微生物取样、海水采集、沉积物采集。该着陆器主要采用一体式结构,使用浮力材为载体提供浮力。

  2.“海角”号着陆器

  “海角”号本是集水文测量、光学观测、声学探测和生物取样等功能于一体的深海综合探测装备,最大工作深度为3000米。后在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项目支持下,升级改造为7000米级深渊着陆器,主要面向深渊生物学的应用需求。最大工作时间为30天。其主要功能在于CTD(温盐深)和溶解氧测量、视频录像、高清拍照、生物诱捕、微生物取样、海水采集、沉积物采集。

  3.“海斗”号

  “海斗”号全称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是由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支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面向全海深探测的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海斗”ARV采用竖高立扁的形体,自带能源,搭载有全海深CTD传感器和水下摄像机,具有AUV自主模式、光纤遥控模式、光纤/AUV混合操控模式。

  4.“原位实验号”运载器

  “原位实验号”运载器由深海所地质地化课题组研制,通过锚系布放,主要用于海底微生物、化学实验的原位培养,系统设置有12个培养单元,可同时满足多种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培养实验的要求。

  该运载器的系统由全海深原位实验系统、声学监听仪器、信标定位系统、声学释放系统,锚系结构、采水器及触发系统等组成。

  综合新华社消息

  揭秘探索一号上的深渊“神器”

  8月1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返回三亚母港。

  中国科学院23日宣布,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于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在此次科考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八千米级、两次九千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应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这次深渊科考的成功缩短了我国与美、日、英等世界海斗深渊科考先驱国家在万米科考能力上的差距,标志了我国的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航次领队刘心成表示,本航次取得的成果表明万米深海已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这是继蛟龙号七千米海试成功后又一个海洋科技的里程碑。

  “探索一号”是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及具备通用深水科考、海洋工程应用能力的科考船舶。此次深渊科考历时52天,完成作业任务84项。除了“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两次下潜超过万米,我国自主研制的“海角”号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还进行了17次大深度下潜,其中“天涯”号和“原位实验”号三次突破万米深度,在海底停留作业皆超过12小时。

  此次科考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如“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搭载实验装置在万米深度成功进行了深渊底部氮循环的原位培养实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单次获取大于100升海底水样,这在国际同等或类似装备上都无先例;我国国产海底地震仪工作深度首次突破7000米,首次在挑战者深渊西部开展主动源人工地震勘探,成功获得一条完整地震剖面;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接近目前国际上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创下了我国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科学家们通过深渊着陆器和升降器共进行了13个潜次的大生物诱捕实验,在五千米至一万米级深度获取两千余个大生物样品,其中包括钩虾、深渊专属的狮子鱼以及未知物种。科学家们还成功获得了深度序列完整的海底沉积物样本以及马里亚纳海沟水样。这些样品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别是万米海底数据和样品的空白,为揭示深渊生态环境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当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对11000米以深的海洋的认识程度还不如对月球表面的认识。我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的成功宣示了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跟踪”为主向“并行”“领先”为主转变,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部署的万米载人/无人深潜的战略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我国深潜科考进入万米时代
十万摘镜基金全城发放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我国深潜科考进入万米时代 2016-08-24 2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