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把医改推向纵深。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筹。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用两年时间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革薪酬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放宽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限制,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深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提高药品生产质量,建立完善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费用。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动中医药生产现代化,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
解读1:确立了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
解读5:着力推动
中医药振兴与发展
这次会议为未来多年的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与建设,以及新时期确立了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这38字方针“既是对过去优良做法的传承,同时也反映出新时期对卫生事业发展新规律的新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
王虎峰认为,这一新方针在三方面有创新。首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断”。王虎峰说,这回答了要不要改、能不能改、是不是需要改的问题,也是将“医改和健康工作结合起来了”。
其次,“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王虎峰表示,这一提法意味着,未来在实践健康中国国策过程中,所有的部门工作、项目都要和健康相适应。“健康成为一条金标准”。
再次,“共建共享”的提法则触及了健康的本质。“健康既是人们的权利,也是人们的责任”,王虎峰说,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生活习惯造成的。疾病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60%是由个人生活习惯导致的。
“这符合新时期执政理念,也和健康规律完全一致”,王虎峰说,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卫生与健康政策需要考虑怎么样更新观念,转换模式。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也多次提到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习近平提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说,一直以来,我们对中医有所忽视,以至于中医行业人才流失,一些治疗方式也失传了,在我们忽视中医的时候,国外却有很多人推崇中医,这是值得思考的。
王健康表示,这次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提到中医药发展,正显示了我们国家政府在振兴中医上的决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动中医药生产现代化,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
王健康还表示,中医要走向世界,就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用现代科学证明中医的有效性,才能服己更服人。
解读2:健康理念转变,提倡“大健康”
习近平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一个人之所以生病,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体质和遗传是一个原因,他的心理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
王虎峰也表示,根据国内外健康促进的经验总结和循证医学的验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靠治疗的医学因素只占很少的比重,要真正提升个人健康,不能靠治疗,重要的是要靠生活习惯和个人行为改变。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解读3:重大项目未来须进行“健康评价”
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全方位全周期”?
习近平在会议上提到,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王虎峰介绍,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健康融入万策”的发展理念,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都要有利于国民健康的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提法,则提出了更高要求”,王虎峰说,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规划、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影响,意味着方方面面都要协调,每个行业、单位、机构和个人都要参与到健康促进当中。
王虎峰说,过去大家总以为卫生部门负责卫生政策,其他部门就不管健康了。未来所有部门的政策、规划都要做健康评价,问一问相关做法是否有利于公民健康。
“这是一个硬指标,要把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王虎峰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概念,指的是从人出生到死亡的健康管理。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需要完善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制度。如果说以前是以大医院发展为主,今后则更加重视基层医疗系统的建立。这需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告别“得病后再去治病”的观念,而是围绕控制疾病的理念,更加重视慢性病的预防,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这样的转变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业、看护行业以及整个健康服务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表示,“全方位”意味着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医疗、行为等主要因素采取全面的干预行动;“全生命周期”就是要针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展开连续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既有医疗服务、更加强调预防保健服务。综合新华社消息
解读4:分级诊疗定位为基本医卫制度
近一段时间以来,分级诊疗成为医改一项重点工作。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则首次将“分级诊疗”定位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要求“取得突破”。
除分级诊疗外,另外四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
王虎峰表示,这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今后医改工作的五个重点。
其中,“分级诊疗作为医改的全局性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王虎峰分析称,分级诊疗既关乎医疗本身,又关注健康,既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也涉及医患之间服务模式的调整。
“分级诊疗制度如果取得突破,基层的服务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对于中国健康的水平提高也有帮助”,王虎峰说。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此前也曾表示,“分级诊疗真正构建成功之时,就是我们改革的成功之日”。
王虎峰表示,分级诊疗制度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并不只是基层首诊,不能先去大医院看病这么简单。分级诊疗制度中的一环,就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未来中国老百姓在自己身边就有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此外,分级诊疗目前也是从慢病管理作为突破口,这和国民的健康促进也有关系。健康管理也是分级诊疗全新服务模式中的一环,实际上涉及到医疗资源投入和利用的调整,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的健康水平会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