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业选择不仅是个人选择
  常  江

  →

  今日谈

  高考考生的专业选择,一直是折射人们对各行各业看法的一面镜子。某一专业的“热门”或“冷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所在行业的“行情”。2016年高考就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动向,比如山东省理科状元拒绝了名校热门专业(金融、管理)的邀请,最终选择学习粒子物理,显示出不少考生“不忘初心”的追求。而一项针对22个省份36名高考“状元”的调查则显示,9成受访者选择了金融、管理类专业,而选择医学、农学、军事的则几乎为零。

  从笔者的观察看,高考考生的专业选择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益、兴趣和舆论。所谓利益,不难理解,就是哪些专业好就业、收入高,选择这些专业的考生自然也更多,这是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热度持续的原因。至于考生自己的兴趣,原本应当是决定性的因素,但目前只能暂居第二,毕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年幼无知”的考生往往没有最终决定权。

  而舆论因素则是值得深究的另一个指标:某一专业的“声望”或“口碑”。高考“状元”无人愿意学医、做医生,除利益、兴趣的考量外,恐怕是受到了舆论的影响。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医生是一个稳定、受人尊敬的行业,这一点无论在国内外似乎都是共识。但眼下,频频见诸报端的伤医、医闹事件凸显了医生职业的“高危”,让他们不敢去选择。

  高考“状元”不选金融而选物理,则体现了社会和家庭回归教育本质、尊重天性的趋势,值得鼓励,也应当推崇。但高考“状元”不想当医生,折射了社会中某些重要的专业领域正处于不正常的生态之中。高考专业选择的“版图”,从一定角度预示着若干年后社会各行各业的生存际遇。一些专业的遇冷令人惋惜、痛心,也绝不是一个“价值多元、选择自由”的自然结果。

  专业选择是个体自由,但显然,在“利益、兴趣、舆论”三项指标中,如果纯利益的考量稍微少一些,纯兴趣的作用稍微大一些,而舆论自始至终保持对专业主义的敬畏之心,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进入由个性因素主导的职业生涯中。因此,专业选择又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有机体的健康程度,不可掉以轻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玫瑰绽放 美不胜收
专业选择不仅是个人选择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专业选择不仅是个人选择 2016-08-22 2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