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陈群洲短诗100首》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内心的闪电
——读《陈群洲短诗100首》
  杨戈平

  别以为诗越长越好,诗人水平就越高,其实不然。诗从来不会称斤论两,而是看它的品质。若品质不高,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再长也是无效的,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从诞生起就已经死亡。最近读到《陈群洲短诗100首》,都是些短制,一般七八行,甚至五六行解决问题,顶多十余行。捧在手上很轻巧,没有压迫感,读下来自然顺畅,让我享受了久违的阅读快感。

  我主张一首诗一般最好不要超过20行,倘若20行还未解决问题,应该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当下人们为生计奔波,多数人心躁气浮,作为读者,一般超过30行的诗,他是没有耐心继续读下去的。大多数诗人知道这个道理,但写作起来却难以刹车,造成了写诗的多于读诗的,也就不奇怪了。

  陈群洲是诗坛中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尽管一路“跌跌撞撞”,但始终都是“在场”诗人。处于一个阵痛的浮躁期,他之所以抛弃名利,还坚持写诗,无外乎是想回答:我是谁,我在干吗。所以通过这些碎片化的短诗,让我们看见了陈群洲“来自内心的闪电”,他的生存状态,他对世界的判断,进而了解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天在忙碌些什么:

  “春天,请允许我以蜜蜂的名义访问一朵小花”、“这个初夏,我爱上了白玉兰”、“吃了钢管厂门口的鱼粉,才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我仰卧在这向阳的山冈/静静分享一只蝴蝶的幸福……她浪漫的爱,真实得像三月的阳光/像羞涩的花”、“初春的蒸水河边,我看到柔情的柳正在穿衣”,“在加福村,目睹一树桃花的盛开”、“春天里,逛了一趟很久没去的图书城”、“一场车祸带来的深彻骨髓的疼痛/一群果子让我分享了甜美的爱情/还有午后出现的那个女孩”、“在父亲节的前一天让我成为父亲/用一天的时间,为女儿一生的幸福/提前做点准备”……

  看得出陈群洲“拥有硕大无比的幸福”,他写诗的目的达到了。

  世界已经那么复杂,我们为什么不化繁为简?将诗写短,还要写好,还要与众不同,真的好难。这100首短诗,是从作者几百首短诗中遴选出来,当属陈群洲近作的精品。这些诗篇虽短,但小中见大,像一颗颗饱满的珍珠,串起来就是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

  陈群洲常有悲悯之心,譬如他“怀念春天的一株白玉兰”,甚至“向一位窃贼致敬”。他许多诗直接写底层,譬如擦鞋匠“以硕大的勇气,在最卑微的地方淘金”、洗车工“梦想着未来也有一辆漂亮的小轿车”、北漂族“还在挤着地铁,还在潮湿昏暗的地下室里/啃着面包,还在排着长队沿窄窄的地下通道/涌向星光大道”、投考老师的女孩“为了梦中的讲台,以另一种身份走进考场”、钢厂门口的水果店“像刚刚走出钢厂的女工,她们的青春期/多么灿烂”。

  这位当年的“情歌王子”为什么会转向写短诗?正如他的“后记”中所言,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就是:好看,耐看,值得看。好看有一个基本标准,不能五大三粗。”一首诗的外形弄那么庞大,好看吗?他历经千帆,需要找到自己的最佳表达方式。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他得出最简单朴素的结论:长篇大论不可能是诗歌的强项,要将诗歌尽量写得短些。陈群洲的判断是正确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实践是积极的,文本是有效的。因此这些年来,他对诗歌写作尽量用了减法,对生活的体悟尽量用了加法,为诗歌提纯,“不允许任何杂质存在”,追求诗歌高纯品质,力求每首短诗都有大美,试图放大诗歌的魅力,写得短些,写得再短些,因此就有了许多好诗句:

  “我的尴尬来自白皙的反面/比衣服更黑的是我的皮肤/比皮肤更黑的是我/被紫外线完全笼罩的生活”(《功夫》);“用最粗糙的原材料/织出世界上最温暖的云锦”(《戈壁羊群》);“是我渴望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叶子/我会从一条萌动的枝上轻装出发”(《做春天的一片叶子》);“不轻易交出花朵与果实/她的气韵与迷人的香来自深刻的内心”(《桂》);“直至读懂永远的沉默/才明白所有装饰声音的词/怎样苍白与多余”(《油画中的哑巴》)、“深藏不露的香/不交给蜂蝶、露珠/不显表在花季与青春期”(《茗》)。

  他的诗触角颇广,记录了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除把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社会的底层外,作为官场中人,他并不回避官场与热点,让他的文学良知大大提升。譬如,“事实上,专家并没有设计一条专门的流水线/生产破产。变幻莫测的市场才是最大杀手/吞噬贷款,中断艰难的二手房月供/和上下铺里传宗接代的喘气声/没有一剂良药能够挽救工厂和工友们的命运/眼前的景象,多像老片子的场面”(《老化工厂》);“女儿上初三了,考试越来越频繁/就在她上课的教室里,我和这个城市的/许多处级官员,连同五花八门的替身/以考生身份,接受声势浩大的法律检阅/校园里小车的长龙蔚为壮观/考场比自由市场更加热闹/只有摄像机闪过来的那一瞬间/考场才保持了寂静/好在孩子们都放假了”(《考试》)。

  他虽是诗人,但也俗事缠身,要他拿出整块时间去写诗亦不现实,往往在繁忙的工作中,灵感忽然来了,一个炸雷,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意象出现,诗句敲门。他得赶快用语言纪录下来,否则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就有了野菊“用生命的阳光照耀/最后的原野”、茶花“漫山遍野都是她们健壮的孩子”、瓷片“找寻/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碎片”、柳絮“她们有舞蹈的天赋,身体里长满翅膀”、竹“刚刚上路就遭遇不测……尽管活下来的,终将逃脱不了斧子的追杀”、油菜花“掀起铺天盖地的浪漫的潮”、栀子花“着碎格子花的小女人/终于出现在雨后的山坡”、浪花“只要有过完美的绽放/不管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金银花“把漫山遍野的小花真的变成了真金白银”、蜂“劳模评委会的颁奖词是/李花,桃花,油菜花/不放过任何一朵”、落叶“诗人们聚在一起放大春天的美好/我的心里却一遍一遍响起疼痛的挽歌”、野萝卜花“开在路旁,开在屋前,开遍民间所有角落”。

  在我看来,这本短诗专辑更像陈群洲的人生告白,“事实上,这些年我都在不停地修改参照物/调整对幸福的理解……不要问我为什么总是沉默,现在我真的学会了/如何面对,学会了淡定与珍惜,顺其自然”(《自白书》);“假如可以重新开始,我将从深刻的往事出发/虽然我不知道要告诉谁,有些事物的本质/有些无比宝贵的时光”(《独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来自内心的闪电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来自内心的闪电 2016-08-17 2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