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教育杂谈

  匡顺华

  据报载,今年3月4日,福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北大高材生弑母案,一直是母亲和所在学校的骄傲、获北大奖学金的三好学生、原福建省高考状元吴谢宇,竟然凭借高智商残忍地杀害了亲生母亲。无独有偶,2015年10至12月间,湖南省邵东县连续发生两起学生弑师案,被杀害的老师均为众人眼中的优秀教师。读罢两则新闻,扼腕叹息之余,不禁令人深思并质问:教育怎么啦?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百年工程”——教育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马虎草率,更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相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足够的工匠精神,才能培育出合乎人民和社会期待的优质“产品”。什么叫工匠精神?具备顺天应人、精心打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品格就是教育的工匠精神。过去我们不提倡做“教书匠”,那是对“教书匠”的理解偏颇,总认为匠人是做重复工作的人,其实匠人是做专注工作的人,是一种坚定执着精神,是精雕细刻的典范。无论是家长的教育孩子,还是老师的教育学生,都需要磨血育人的匠人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材生”。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许多教师狠铁不成钢,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逼迫孩子学东学西,任务无限加码,压力无限加大。这样一来,孩子的成长之路就变得极其功利、极其媚俗,人格发展自然也就走向低劣。一些孩子即使将来学有所成也会变成教育的“速成品”,终究经不起检验,吴谢宇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吗?

  大家都有一个感觉,我国大师级的人才出现了“断层现象”,这绝非偶然,这与当代教育一些急功近利做法有着十分必然的联系。据网载,四川成都一个叫刘国全的人,为了帮助儿子阳阳改掉爱偷东西的毛病,8小时内17次暴打孩子,致使孩子遍体鳞伤;四川仪陇县文星镇小学遭遇强拆后,让孩子在地下室戴口罩上课。此类事件堂而皇之地上演,其主角都大言不惭地说是为了孩子。然而方法之简单、手段之粗暴,读来令人心惊。

  所以说,教育确需工匠精神,且要从娃娃教育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给孩子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榜样示范;进入学校后,老师更是要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坚定执着、精雕细琢”的良好品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更要有匠心匠艺。“匠心”就是要有千锤百炼的意志,要有百炼成钢的决心,要有锻造精品的勇气,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的内涵。只有历经工匠精神锻造的人才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才是响当当的社会角色,才会历久弥新永不过迟。“匠艺”就是要讲究个性化的定制、柔性化的生产,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精气神。否则,就会犯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粗制滥造的毛病,培养出来的“产品”势必也是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的次品、劣品、废品甚至危险品。

  当然,除了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工匠精神以外,教育的决策者们更要具有工匠的视野、工匠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治学严谨的大师级人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郭慧星老师率队夺得全省“双冠王”
教育新闻
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2016-06-30 2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