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霞:
9年护理有“爱”相伴
  她担任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精神护士已有9年,9年来她始终把爱当作工作责任,热爱自己的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用真心感化病人

  ■见习记者  陈力

  

  众所周知,精神障碍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都偏离正常,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五病区护士王霞告诉记者,其实精神病人也像我们一样,有喜、怒、哀、惧,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感受、表达、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被病人打了也要理解和微笑

  “精神障碍患者不好控制,有自杀行为,有逃跑行为,护士们也常常受伤……”作为一个工作9年的优秀护士,王霞告诉记者,刚来时她很不习惯,甚至感到委屈,虽然现在好了很多,但她时常感觉精神压力很大。

  王霞刚来医院第一年时,医院来了一位有暴力倾向的女病人,夜班护士在为其抽血做检查时突然遭到该病人的袭击,病人把抽血管砸掉,接着抓着护士的头发往墙上撞,护士当场出现了头晕、恶心的情况,值班护士忍着泪和王霞等姐妹一起制服了病人。正当大家松一口气的时候,在夜班为这位病人做治疗时,病人也极其不配合,咬伤了主任的手臂,肉都差点被咬了下来,主任忍着疼继续完成治疗。在病人冷静后,王霞等护士轮流微笑着跟病人讲道理、心灵沟通,告诉患者“安心住院,病会好的。”不久,病人康复出院了。“医院里遇到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着不畏强暴勇猛顽强,而我们面对病人偶尔被打了除了理解还要微笑。”王霞告诉记者。

  每天抽一点时间与患者聊聊天

  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吃饭、洗澡、如厕等都需要我们协助完成,一位自知力缺乏,拒绝治疗的病人,一位不安心住院,企图逃跑的病人,一位抑郁症企图自杀、自伤的病人,王霞称,不光需要在繁琐生活上的照料、护理他们,更需要的是耐心地劝导与安慰。

  一位抑郁症患者,因为一些家庭原因而想不通时常导致情绪不稳定,想自杀,被家人送到了市第二精神病院。王霞接手护理这位患者。“我不想活了,让我去死”,面对患者时不时发出的呼叫,王霞决定先为患者做心理护理。“你要把心放宽,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与患者讲了半个小时后,病人渐渐地冷静了许多,开始向王霞倾诉心中的苦恼。王霞告诉她,“老公为了家庭也很忙,要互相理解。”在一番聊天后,病人轻松了很多。此后,王霞不光在生活、物资上给予该病人的帮助,每天还抽一点时间跟她聊聊天,聊一些关于家庭、个人、生活方面的话题。接着联系病人的家属,把病人的情况反馈给家属,多方面解决问题,不久后,该病人成功出院。

  9年的护理工作有辛酸、有无奈、也有快乐。王霞坚守工作的准则就是对病人要有“爱”, “爱”让王霞建立了与患者沟通的平台,“爱”才能打开患者的心扉,对病人有爱心才能促进他们的康复。护理工作压力大,最让王霞欣慰的是,病人康复期间的配合,对她们工作的肯定,以及那一句“谢谢你们的照顾”。王霞告诉记者,沟通障碍多,社会对病人的看法不好,家属不理解是目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希望社会能包容精神障碍患者,给他们多一点爱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82岁大爷心脏搭桥成功,突破年龄禁区
黄热病可防可控
母亲节,一起来关注父母 的视力健康
王霞: 9年护理有“爱”相伴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王霞:
9年护理有“爱”相伴
2016-05-09 2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