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秦
你可曾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迷茫?你是否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麻木了灵魂、遗落了时光?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在那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远方,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在等你、呼唤你——尼泊尔,是心之所属,是意之所向。
在尼泊尔做志愿者的艰苦的记忆往往比幸福的记忆更令人难以忘怀。我清楚地记得那段每天有16个小时全国停电、几天才能洗一次十分钟热水澡的日子。我记得那已经塌了一半的床,那铺着满是破洞的纸地板。更记得我所在的那个小学:一栋低矮的三层小楼是教学楼,教室里没有电灯,只有一块小黑板和几张歪歪斜斜的桌椅,学生们只能借助窗户外的依稀光线上课;教学楼后那栋小平房是食堂,食堂每天供应的饭只有两样:白粥和加有洋葱丝的炒面;一块小小的空地是操场,学生们一跑步就黄沙漫天,尘土飞扬;一个没有球网的乒乓球桌、一副没有胶面的乒乓球拍和已破网的羽毛球拍就是所有的体育用具,而仅仅这些也大多是由志愿者捐赠的。我们往往咀嚼痛苦、而不是咀嚼欢乐。忆苦思甜,感恩世界,相比尼泊尔人,我们算不算生活在一个盛世呢?当然算。
如果说笑容也是一种财富,那么,尼泊尔无疑是个富有的国度。艰苦的教学环境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幸福感和求知心。平凡的他们,朴素的心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里的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加活跃:他们从不会怯场害羞,即便不会的题目也争相抢答,课间更会拉着我问一堆问题。
这是一个盛产笑容的国家,更是一个慢节奏生活的国家。尼泊尔人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早上,伴随着六点的鸡鸣起床,一杯奶茶,几片面包,听听悠扬的民族音乐,做做瑜伽活动筋骨,跟邻居们唠唠家常,当然,还有清晨必须进行的PUZA仪式恭敬佛祖……尼泊尔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可以随时见到街上漫无目的行走的人群,田间喂牛除草的妇人,端着一杯奶茶、手拿报纸席地而坐的老人,一群弓着身子、围坐在地上玩飞行棋的年轻人,就连这里的狗都属于全世界最悠闲的狗,它们几乎全天都在睡觉、晒太阳,很少保持清醒状态。
在尼泊尔,还有不少来寻找幸福的外国人。跟我一起的志愿者伙伴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温柔绅士的英国小伙,有开朗幽默的美国大叔,有热情友善的芬兰夫妇……而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祖国同胞——那时我刚结束五天的喜马拉雅山之行,在平地上都步履维艰的我,邂逅了坐落在费瓦湖畔的中餐馆老板娘。老板娘已来尼十年有余,仍然讲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每天听着钟鸣声、诵经声、隔壁法师的祷告声,她偶尔在费瓦湖上泛舟,或在湖畔眺望远方群山,为来尼中国人提供美味佳肴便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放弃大上海的缤纷繁华,毅然投入尼泊尔十余载,乐把他乡作故乡。“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世不相关”,虽孑然一身,但乐在其中。
我在尼泊尔蓝天下与群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