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秦穆公向晋国求亲,晋献公把女儿穆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此乃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后晋国内乱,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后来叫文嬴)先后嫁给晋怀公、晋文公。表面上两国关系很亲密,但实际并不融洽,甚至有时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发生了著名的殽之战后,两国关系冷了下来。
秦穆公一门心思想跟晋国搞好关系,却几次碰壁,这是为何呢?秦晋都是大国,都有争霸的实力和心思,这决定了两国是竞争关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且,在晋人眼里秦是蛮夷,几代晋国国君骨子里都有轻视秦国之心,秦穆公热脸贴上冷屁股,后果可想而知。
秦穆公痛定思痛,转而跟楚国交好结盟。两国同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又都跟晋国关系紧张,两国交好有基础。春秋时秦楚国君联姻史书记载的只有三次,但不排除还有其他联姻。楚昭王时,伍子胥率吴军攻克郢都,秦哀公出兵帮楚复国,从中可见两国友谊。到战国时,秦楚还有联姻,像秦昭王诳楚怀王去秦国结亲,楚怀王欣然往之,成了阶下囚,这从侧面说明秦楚联姻传统由来已久,不然楚怀王也不会上当。又如吕不韦包装公子异人,由于华阳夫人是楚人,就让异人改名子楚,讨其欢心,成功使其成为世子,继而成为秦孝文王。
具体到《芈月传》,芈姝、芈月姐妹都是楚国公主,嫁给了秦惠文王。芈月之所以能成为后来手握大权的宣太后,说起来跟秦国强大的楚侨集团分不开。秦楚世代联姻,培养出许多手握大权的楚人和有楚人血统的秦人,更吸引了众多的楚人前来投奔。前者有芈戎、魏冉和白起等人,后者有李斯等人。这些楚人在秦国如鱼得水,可以说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既然秦楚之好强于秦晋之好,那为何前者没取代后者成为成语呢?据笔者想来,这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秦晋之好出自元代乔吉的《两世姻缘》第三折以及《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戏曲和小说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其二,秦晋这个词是叠韵联绵词,古人重视音韵之美,于是舍秦楚而就秦晋了。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