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了,各种鸟类从远方飞来,云集鸟洲,到这里歇息或者过冬。一群群鸟儿飞过来,伴随着一阵阵的叫声,黑压压的,似铺天盖地般卷来,然后,降落到鸟洲的树林中,不见了。
这是衡南县江口镇鸟洲的一个场景。衡南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在其东南部,有一个叫江口的小镇。这里位于耒水的岸边,水面开阔,耒水像张开一个巨大的口子,故名江口。在江中,有三个绿荫覆盖的小洲,成为鸟类的天堂,当地人称为“鸟洲”。
鸟洲由陈家洲、张家洲、龙家洲三个小岛组成,核心区域面积35公顷。这里四面环水,人迹罕至,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洲上乔木高耸,灌木常青,古树藤蔓,修竹成荫,四季花果芬芳,气候温暖凉爽,加之附近水库、池塘星罗棋布,鸟类食物十分丰富,因而成为鸟类活动的理想王国。据了解,一年四季在这里栖息和繁衍的鸟类有18目38科208种,总数达12万只以上。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类鸟有白鹤、苍鹭等,二类保护的有鸳鸯等74种。
鸟洲栖鸟,古已有之。这里位于衡阳回雁峰之南,回雁峰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每到秋冬,北雁南飞,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故此峰称为回雁峰。回雁峰南面的“平沙落雁”,为潇湘古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句子;诗人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宋人范仲淹也写下“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词句。这些,不仅成为古诗文中的名句,也为衡山之南鸟类栖息留下佐证。
耒水正好经过衡南,由南向北,与湘江并行,至衡阳石鼓附近,汇入湘江。因而,这里便成了鸟类的栖息地。据专家介绍,这些鸟按照迁徙习性来分,可分三类,一类是常住的留鸟,如八哥、黄鹂等,有50余种;一类是一年四季从沿海诸岛和西伯利亚飞来的候鸟,如象白鹤、大白鹭等,有近100种;还有一类是过客似的旅鸟,如鸿雁鸟、北极柳莺等。在这三类鸟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候鸟。冬候鸟中,燕雀有4~5万只,灰椋鸟2~3万只;夏候鸟中,鹭3万余只。它们各得其所,和平共处,演绎着自然界的神话。
每天清晨和傍晚,是鸟出巢和归巢时期,也是观鸟的最佳时期,无数只鸟成群结队,翩翩起舞。鸟洲上空,群鸟啾啾,漫天挥洒,或翱翔,或翻飞,或跳跃,或下坠,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因此,鸟洲也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人群中鸟的天堂”。
鸟洲拥有三个世界之最,保护区面积最小、鸟类最多、密度最大。专家们认为,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小洲上,栖息着这么多鸟类,这在全国乃至全球罕见。可与大连的“蛇岛”相媲美,堪称我国南北对峙天然专类动物园的两颗明珠。
我曾到过广东江门市的新会,看过小鸟天堂。一株硕大的榕树独木成林,笼罩着20多亩的河面,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树相依,神奇壮观。那小鸟的天堂其实地方很小,江口的鸟洲比较起来,要大得多,栖息的群鸟就更多了。鸟洲之名,名副其实。
因为气温骤降,我没有机会看到数万只鸟雀云集江洲,展翅飞翔的画面,但已经领略到鸟洲良好的生态和万鸟栖息的场景,见证了鸟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