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品
万恒·茶文化广场7月动工,预计明年1月竣工,将塑造一个集合茶叶销售、茶品牌展示、茶艺培训、茶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工作室、雁城文化画廊等文化特色的茶文化步行街
本报讯 2015年7月3日,位于蒸湘区船山大道与西二环交汇处的万恒·茶文化广场破土动工,计划于2016年1月封顶竣工。一座“中华茶祖神农氏塑像将矗立在广场中央,成为茶文化广场的标志性建筑。茶文化广场的创建顺应了爱茶人的心愿,是对茶历史、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各地各类茶品展示的又一重要平台。
2009年4月10日,一个令茶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湖南省政府在炎帝陵举办了首届中华茶祖节。这是五千年来海内外茶人第一祭,会上确认炎帝神农氏为中华茶祖,宣布每年谷雨节为中华茶祖节。这五千年来的天下第一祭意义重大,它明确了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同时,也使封尘已久的衡阳茶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随之逐见天日。神农炎帝在耒河流域开展神农创耒,首创农耕文明,同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发现茶之为饮,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神农在尝百草时误食了断肠草,崩葬于茶陵,说明炎帝神农氏在创立农耕文明时多活动在古代衡州地带。
八百里南岳衡山,千年历史古城衡阳,是一本看不完的书,参不透的禅,衡阳是“茶之为饮”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是衡阳古老的祖业,这段遥远的历史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自古以来,世人都说中华五岳唯南岳衡山独秀,故南岳衡山有寿岳之称,其实,茶与寿岳有着实质性的内在联系。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云:“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山谷”。神农氏发现茶之为饮,是因为茶可以解毒,后逐步发展为药、饮、膳多用。南岳衡山的茶最早进入朝野成为贡品,从唐代陆羽对衡山茶的描述,以及《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尚书禹贡》都有衡州“贡厥茗”之语的记述,经考证“三邦贡厥茗”之“茗”就是指衡阳南岳衡山的贡茶。可见南岳衡山的茶应在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
直至今天,历经5000多年的茶文化在衡阳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衡阳市有茶厂130个,茶园面积达到21.84万亩,年产量3.91万担。最近几年,全市茶叶面积基本稳定,尽管经历市场化、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劳动力外出,面积还是保持在5万亩左右,占全省面积的6%,全市茶叶的年产量在40000担左右。并创建了一批南岳云雾、岳云、衡山皇芽、岳北大白、宝盖绿彤、塔山山岚、福塔神丝、塔山白鹤仁宗、江头贡茶、高峰绿茶等品牌。有13个茶品先后获得省、部、国家金奖,并有3个企业产品获得国外有机产品认证,有4个企业产品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有2个产品具有国家专利证书。
为了引导人们进入以茶养生、以茶修身的人生境界,让大多数不喝茶的人喝茶,让大多数不懂茶的人懂茶,让茶更好地造福人类,让茶道精神中的“和、清、雅、美”融入社会,顺应时代,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让人们更多更好地感悟人生,衡阳万恒置业有限公司审时度势,斥资7亿元在衡阳创建一座茶文化广场,集茶历史的展示、茶文化的传承、茶知识的普及、茶产品的集散等功能于一体。
该茶文化广场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3万㎡,内设茶博馆、茶品茶具经营、茶楼品饮、茶文化交流四个主要部分。在建筑设计上首创连栏式天街步行街,独有6米层高茶铺空间,首创“下展示上品尝”、“下销售上办公”双层茶铺模式,大开间小进深,为新时代的主题茶楼、茶品牌旗舰店留足空间,塑造一个集合茶叶销售、茶品牌展示、茶艺培训、茶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工作室、雁城文化画廊等文化特色的茶文化步行街,让雁城人民可以闹中取静,清淡养心。有兴趣的市民不妨致电0734—666777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