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当前版: A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路摇晃原是颈椎后凸畸形作怪
患者徐某经常四肢麻木、乏力、走路摇晃不稳,在病魔缠身近5年后,近日在南华附二医院脊柱外科获得成功救治
脊柱外科专家为各类脊柱疾病患者健康护航。
  ■本报记者 贺正香

  

  因为罕见的上颈椎后凸畸形、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和高位颈脊髓病作怪,衡阳县栏垅乡49岁村民徐某,出现了四肢麻木、乏力、走路摇晃不稳等症状,辗转了多家医院后,徐某的家人带着他前来南华附二医院脊柱外科求医。由于病情十分罕见,脊柱外科专家进行了会诊,最终确立手术方案,成功挽救了徐某的生命。

  经常走路摇晃不稳

  查看徐某的病历资料,记者注意到,徐某因“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5年,加重4月”入院,入院体查:慌张步态;胸壁无压痛,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颈短,颈椎后凸,旋转稍受限,颈肩部无压痛,双手及双足皮肤触痛觉减退等。

  徐某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08年,徐某就发现自己的脖子后出现一个硬结,而且伴有压痛。刚开始他并没有特别在意,但不久后,徐某发现自己无法向右侧旋转头部。而且双脚只能直立,走路很困难,150米的路程要走上半个小时。

  徐某在各地走访了多家医院,并采取牵引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满意,病情还进一步恶化,抬不起左胳膊,几乎不能仰头看天,不能自行站立和行走。

  确诊为上颈椎后凸畸形

  多种疾病

  据脊柱外科主治医师唐国军介绍,徐某入院后进行了完善相关的检查,经脊柱外科主任曹奇、麻醉科主治医师刘艳阳、ICU严主任、放射科陈志华总住院医师、医务部杨勇、全体脊柱外科医师及进修医师共同会诊讨论后,患者诊断为: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高位颈脊髓病并不全瘫;上颈椎后凸畸形;C2、3、4、5、6椎体融合畸形;齿状突发育异常。

  因患者“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症状进行性加重,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甚至可因高位颈脊髓损伤致心跳、呼吸骤停。经全院大会诊后,认为患者存在以下主要手术风险:一、术中损伤椎动脉造成术中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脑栓塞,以致死亡;二、术中损伤脊髓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四肢和呼吸机瘫痪,造成呼吸衰竭,可能造成死亡;三、可能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引起心肌梗死、脑血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意外,造成死亡,并且随患者术前心脑血管情况差而发生率增高等。

  全麻下行“颈后路开放复位、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考虑患者病情复杂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等情况,脊柱外科主任曹奇组织唐国军等专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于3月11日在全麻下行“颈后路开放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予以积极补液、营养支持、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为防止螺钉松动,增加融合成功率,辅以Halo-vest架固定及积极肢体康复训练。现患者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等症状明显好转,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4月2日,在曹奇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准备出院的徐某,他头上还戴着一个固定的钢盔,他说,术后一个多星期,他开始下地活动,术前四肢活动不灵活等脊髓损害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并能独立下地行走。弯曲的颈椎变直以后,他的身高还长高了几公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5版:版面十五
走路摇晃原是颈椎后凸畸形作怪
几粒西瓜子差点要了男童命
熬夜对学生危害甚于吸烟
不专业按摩会导致瘫痪
切下省内首例奇静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