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不砍树

  ■刘   杰

  冬天不要砍树。这是目不识丁的父亲四十多年前教给我的。

  靠山吃山,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做饭、取暖,主要烧木柴,砍柴是山里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山里人需要砍柴,但绝不随意砍树,到林子里砍柴,都是专门找寻那些已经死掉了的树砍,我们称作“干”的那种——树已经死了还站立着,或者是林业部门伐木后留下的树枝。山里人爱山自然爱树,尤其是笔直挺拔的用材树。

  十八岁那年的冬天,我独自到林子里砍柴,瞅准了一棵碗口粗的山杨树,我反复察看之后确认它是一棵“立死干”,就举起了斧子。当我砍倒树之后,突然发现那棵树好像没有死。我忐忑不安地把砍倒的树扛回去让父亲鉴定,结果是我看错了。我懊丧极了,为自己的轻率,更为那棵原本可以长成栋梁之材的山杨树。

  父亲吃着烟锅,抚摸着那棵山杨树,慢悠悠地告诉我:冬天的树没有了叶子,不容易分清是否是枯树,尤其是那些生长在石崖沙丘上的树木,因为得到的水分养分比较少,为了保证熬过寒冷干燥的冬季,它们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水分,乍一看是枯死了,实际上它们是活着的,当来年大地回春,它们就会萌芽长叶,生机勃勃的。所以,山里人在冬天是不会砍树的,以免误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记住了父亲的话,从此冬天不再砍树。

  当了老师之后,面对禀赋各异的学生,我突然间记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面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作为自然人,存在个体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你要求学生一律成绩优秀,那只是一厢情愿,何况有些学生的潜能是逐步显露的。从教四十年,我亲历了不少丑小鸭变天鹅的例子,也目睹了不少同事为了争荣誉当所谓的名师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观武断,强求一律,导致学生辍学或者站在了对立面,厌学逃学。枯木尚有逢春时,何况人的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的,所以千万不要把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一票否决。

  我曾经带过兄弟俩在一个班的学生,哥哥反应敏捷,活泼好动,弟弟沉默寡言,内敛木讷。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四年时间,哥哥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波动状态,弟弟的成绩虽然进步缓慢却一直呈上升趋势。老师们预言哥哥将来会大有作为,弟弟则有可能和名校无缘。孰料高考揭晓时,弟弟考进名校,哥哥只上了二本线。如果说这只是个个例的话,那么诸多的所谓的“差生”,走上社会之后,不少人成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做得风生水起,令人瞩目,就不再是个例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但不一定都要在春天绽放。

  无论是一座平房还是一座宫殿,既需要栋梁也需要檩椽,还需要橵子,各种型材良好配合,才能完成一座建筑。社会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一起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摒弃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浮躁,遵循教育规律,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才会避免主观片面、揠苗助长的追悔。

  冬天不要砍树,看人不要武断。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拥有爱心和耐心,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外在的假象所蒙蔽,轻率、盲目地下结论,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惟其如此,我们回想起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心里才坦荡无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爷爷的小木箱
念 旧
一盒酥肉
刀豆吃嫩
冬不砍树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冬不砍树 2023-11-29 2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