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彭 静
于她而言,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交织,她用微亮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途;她用纤弱的力量,赋予学生内心的坚强;她用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们的深深信赖。她的存在,宛如和煦春风,馨香馥郁,隽永悠长,她,就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周妙妮老师。
从教8年来,周妙妮一直默默地坚守教育初心,扎根在教育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守护孩子们的心灵,引领他们勇毅前行……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每个人都是一轮明月,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更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们。”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爱走向学生,从教多年来,周妙妮不忘初心,在工作岗位上诠释着作为师者的那份责任心,她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道德情操为底色,带着感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火热之心激发学生,带着仁慈之心尊重学生,将闪耀着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
周妙妮上过很多专业学生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她深深地体会到,三尺讲台上,不能只专注于“讲”,还得关注学生的“行”。2017级对口助产1班有一个叫陈梦的女生令她印象深刻。在英语课堂上,她经常一个人坐在前排,聚精会神地听课,认真地记笔记,但总感觉她少了点“热度”,她不太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一次课堂上有几个积极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细心的周妙妮发现陈梦将手抬起后又不动声色地放下。看到这个细节后,周妙妮立即叫她回答问题。周妙妮察觉到她的表情夹杂着紧张、拘束和喜悦。她满脸通红小声地说出了她的答案。周妙妮当众表扬了她,虽然她的回答是错误的,但周妙妮知道,她这一次主动举手应该是鼓起了足够大的勇气。受到表扬后,陈梦再也没有先前那样拘谨和紧张了,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鼓励学生进步和成长,是周妙妮课堂上必做的事情。
随着接触的不断增多,陈梦经常利用课后时间主动找周妙妮老师问问题,在多次答疑解惑中,陈梦逐渐开朗自信起来,通过交流周妙妮了解到,她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家里属于政策帮扶的贫困家庭,她对英语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想把英语学好,但基础差,家里也没钱送她去上补习班。她告诉周妙妮老师,她准备考专升本,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周妙妮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大力支持她。经常为她“开小灶”,她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周妙妮还在备考方面给她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并指导她填报志愿,最终陈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湘南学院的护理专业。
在周妙妮心中,每一个学生就像小树苗,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每浇灌一次,小树苗就长得更粗壮一些。从教8年以来,周妙妮将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中,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在我们心目中,周老师是一个容易亲近的、像姐姐一样的好老师,她能够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阳光。”同学们都这样评价周妙妮。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眼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示范作用。从教几年来,遇到个性不同、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周妙妮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给予学生学业和就业上的指导,让他们终身受益。
2016级助产专业学生彭耶玲在学校的表现非常优异。在护理和助产专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当下,她面对实习和就业双向困扰,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到留院几率大的大城市实习,学习更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选择留在家乡实习。她找到了周妙妮老师,吐露自己的困扰,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议。周妙妮根据彭耶玲同学的家庭及个人情况,综合各个方面的考虑,建议年轻人应当有一股冲劲儿,为自己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多见见世面。最后,彭耶玲听取了周妙妮老师的建议,去北京地坛医院实习,实习期间她表现优秀,深受医院领导和指导老师好评。目前,她已留在北京地坛医院工作。
耿耿园丁情,拳拳育人心。教师之路漫漫,但在周妙妮心中,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她愿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