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全市首创!~~~
~~~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6月1日起,我市开展城区禁渔专项联合执法行动
雁峰区:~~~
5月气候影响评价出炉~~~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一版①)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工采摘蓼叶和茶叶,每年仅采摘蓼叶的收入就有10000多元。

  “看,这是合作社今年在加工厂里新建的冷库,有450平方米,可以保存100吨鲜蓼叶。”何六军介绍,合作社在敖头村也有烤房和风干设备,两家加工厂都是村集体建的,合作社每年付给村集体的租金10多万元。蓼叶采下来后要风干,但是风干一批要24小时,其他蓼叶就要“排队”等候。塔山阴雨天气比较多,没有冷库保存的话,蓼叶容易沤坏。

  “去年夏秋旱了4个月,虽然对蓼叶晒干有好处,但是也干死了一些蓼叶林,估计会影响今年蓼叶的产量。”“今年有了新机器,就是连续下雨也可以摘蓼叶,延长了采摘期,我看今年的产量不会受影响。”现场,村民们一边看着吊车作业,一边议论纷纷,对新机器寄予了很大希望。


  迎回能人建家乡,做成蓼叶产业大联盟


  “今年乡党委响应常宁市委创新推出的‘党建+产业联盟’的新模式,结合山多田少等特点创建茶叶、餐饮民宿和蓼叶3个产业联盟。蓼叶产业联盟和联盟党支部正在筹建中。”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吕晓毛介绍,“党建+产业联盟”就是通过党建引领,打破原来村组的界限,把跨村的同类产业按照“组织联建、发展联动、资源联享、成果联创”的发展理念组织起来,采取“党委统领建盟、支部引领加盟、党员带领强盟、产业互补兴盟”的方式大力扶持,使相关产业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做到全乡统筹发展。

  “我们没有硬性规定联盟的管理模式,比如茶叶和餐饮民宿的联盟就是相关的公司、合作社、经营户联合起来,但蓼叶联盟就是突出蓼银合作社整合全乡蓼叶资源,进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蓼银合作社负责人何六军是回乡创业的党员,是招商引资来的呢,他个人在合作社占股30%。”吕晓毛补充道。常宁市蓼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蓼叶协会,是2012年由村民何桂发等5人发起成立的。2022年,在深圳经商的何六军响应常宁市提出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回乡发展。

  据统计,该乡的野生蓼叶林有2.3万亩,去年产销蓼叶400多吨,为群众增收350余万元。现在,全乡9个村中6个村有蓼叶产业,蓼银合作社已经流转了狮园、敖头、板角、阳山4个村的蓼叶林,去年完成新造蓼叶林3000亩。目前,蓼叶市场前景可观,塔山蓼叶品质好价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经抚育的高产林每亩可产蓼叶500—800公斤,新造林3年后每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同时,作为经济林的蓼叶林对保持水土、净化大气污染、维护生态平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手记:

  大有希望的产业联盟


  高高的塔山盛产小小的蓼叶,过去偶尔有村民采野生蓼叶卖,不过3元左右一斤,供顾客包粽子、粑粑。但那时的塔山交通不便,规模不大。后来塔山路通了,村民就成立协会,除了抚育野生林,还移栽、培育高产林,进行加工烘干,将干蓼叶卖到外地,每斤价格卖到了14元。

  去年以来,经过招商引资,引进能人回乡创业,按照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组成了蓼叶产业联盟,规范出台联盟章程和行业管理办法,推动行业自治,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更强了。新工艺和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的引进,让土蓼叶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线。去年,塔山乡仅蓼叶一项就为村民增收350多万元,今年有了配套冷库和现代化的加工设备,蓼叶产业更上一层楼大有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石鼓区人大30个考核指标催生代表履职三大变化
新版“公民十条”发布
满目青翠瓜果香 特色产业促增收
严打制售“电毒炸”工具等违法行为
争做居民“贴心人” 提升群众满意度
我市出现“五月低温”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 2023-06-06 2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