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罗小艳,19.72;胡兰花16.63;陈运梅17.4……”日前,在衡南县云集街道杨柳村的桑葚基地,市福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初颖正在为采桑葚的村民称重作记录。“如果不下雨的话,采1天可以赚100多块钱呢。”村民们举起被桑葚果汁染成紫红的双手,高兴地告诉记者。
走进桑葚基地,只见两米多高的树冠上条条桑枝被沉甸甸的桑葚压得垂下了头,青、红、紫、黑的果实与绿叶交相辉映。“今年的桑葚又是丰收年,除了游客前来采摘,我们现在对鲜桑葚进行烤制,加工成桑葚果干,每斤上百元还很抢手。”江初颖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前一天就有一位客户向她购买600瓶桑葚干。
近年来,在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建起了标准厂房,对桑果和无花果进行深加工开发,研发了桑果干、桑叶茶,为桑葚产业长久发展注入新活力,增加“含金量”。同时,当地村民纷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在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中实现共同富裕。“我家老公和女儿都有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村里发展桑葚和无花果种植后,我就把家里的田全部流转了,一直在基地打工,不仅每年有两三万元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人,有这个水果基地太好了。”50多岁的杨柳村村民罗阿姨告诉记者,对于无法外出打工的她,这个特色种植产业基地帮助她家解决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