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胡亚华) 4月23日,渔政执法人员将“人工鱼巢禁止垂钓”的警示牌安装在竹篙上,提醒垂钓者鱼类产卵期手下留情。历经2天艰苦作业,位于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下游500米湘江东岸水域鱼儿新“产房”成功搭建。
当日上午,20名工作人员顶风冒寒赶到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附近,加紧制作竹子框架,将棕榈片捆扎成束后,固定在竹架上面,随后将整个框架投放至江中。每年4月到5月是鱼类集中产卵的季节,鲤鱼、鲫鱼、鳊鱼等产粘性卵的鱼类通常会在江滩浅草植被上产卵,棕榈片捆绑在框架中,代替了浅草植被起到依附作用,鱼类可以在上面正常地繁殖和孵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下游水域水流平缓,水深3米左右,人工鱼巢粘附性强,可降低鱼卵受水位起伏的影响,改善鱼的天然产卵环境,提高鱼儿的孵化率,增殖和改善野生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进一步丰富湘江渔业资源。此次投放的人工鱼巢面积800平方米,为了保障鱼儿“产房”安全,共设置了两块安全警示牌、3盏太阳能警示灯,并通过6根锚链牵引固定;人工鱼巢计划运行4个月,在此期间,渔政执法部门将派出专人全天候值守现场,开展不间断巡护,并进行水温监测、产卵周期观测、鱼卵成活率监测等一系列工作,更好地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发挥人工鱼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