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海强
衡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基于当前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古迹保护亟待加强和规范的现状,启动衡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势在必行,可以更好地从法律层面对衡阳的历史文化古迹强化保护、修缮,重现历史的经典厚重。市人大代表谢铷鸿介绍。
为促进该项立法尽早进入实质化进程,谢铷鸿建议:
——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全面系统保护衡阳历史文化遗产,探索文化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升大美雁城的人文魅力、城市活力和文化软实力,将衡阳建设成为一个与历史相承接、文化相贯通,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优化城市整体规划。挖掘好文化名城元素,启动一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测绘建档工作,合理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依据,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启动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整治工程,精雕人文历史、工业文明与街区空间融为一体的人文底蕴,打造以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工业展览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街区,再现昔日衡阳老工业基地的辉煌,赋予工业历史文化街区新的生机。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加强衡阳历史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衡阳火神崇拜为源头的祭祀文化演变史、以神农炎帝为标志的农耕文明进化史,加大文史资料整理、影视作品创作力度,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衡阳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
——加大对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故居、传统村落和革命红念地的保护和修善力度,实现旧城复兴、文脉再现。重点打造南岳抗战名山、南岳忠烈祠、道佛文化、蔡伦故里、船山故里、荣桓故里、南岳庙、蔡侯祠、湘南起义旧址群-培兰斋、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等人文历史文化记忆地标,用现代手段塑造好衡阳文化根脉,让衡阳大地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
——加快提质改造衡州窑、中田村古建筑群、王氏宗祠等传统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项目,探索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立法。深度做细文旅结合乡村振兴文章,诠释好古迹古村落的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等元素,研究湖南湘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状况,体现军事防御性、古石巷遗存量与完整度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展现湖湘文化魅力,再现古建筑文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