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珂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涨、发展压力增大,背后也反映出产业链供应链薄弱、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徐志明认为,要想解决以上瓶颈问题,必须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徐志明建议,要着重优化布局,联动发展,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要素集聚能力,发展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一轴三廊”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五城区与周边县市产业承接、交通一体、生态共建。如,高质量编制实施衡阳大都市圈规划,推动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南云大”城镇群为重要节点+以京广深港、怀衡、衡茶吉、衡柳铁路四向内聚外延,全力构建半小时现代化都市圈与一小时生活圈。
要强化要素支撑,多链融合,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优势。如,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高标准建设以衡州大道科创走廊为主平台的创新策源地。发挥大院大所大企业优势,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要锻造长板,创新发展,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体系。如,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不断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推进绿色、技术、智能“三大改造”,大力建设“钢管之都”,重点打造一批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百亿、千亿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为危机后时代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打下可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