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青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学龄阶段儿童居多,以隔代监护为主,无人监护的也有少数,由于心理和年龄的差距,留守儿童与实际监护人之间严重缺乏沟通,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父母监管缺失造成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焦虑、逆反、怨恨等心理问题聚集,使之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诱发极端行为。因此,配备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心理辅导十分有必要。
对此,市人大代表李治军建议,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专项拨款,完善经费监督机制。一方面,改善学校已有设施,力争每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专业人才返乡执教。
注重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吸纳,对已有在职的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招聘专业出身、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展开的根本保证,也是培训其他非专业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途径。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都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仅要增加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途径,也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促进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与重视,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最终目标。
探寻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问题,使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结合农村孩子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情绪管理、人际沟通、亲子关系等方面。另外,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与追踪。在此基础上,体现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用性,使农村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培育农村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