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委党校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党校姓党,坚持质量立校,坚持科研兴校,坚持从严治校,推进党校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党校姓党,坚定正确办学方向。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这就要求党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严守教学、宣讲、科研三大阵地,做到思想无“杂念”,课堂无“杂音”,稿件无“杂文”。严守教学阵地,出台《加强意识形态的意见》,要求教师严格课堂政治纪律,党校课堂绝不容许有杂音,更不容许有偏离政治方向政治规矩的探索,要用学术为政治服务;严守宣讲阵地,制定《教师外出授课管理办法》,要求教师外出讲课要先行报备审批,讲稿要进行审核,外出宣讲要严守讲坛纪律,确保授课内容的政治性、原则性;严守科研阵地,成立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各科研报告,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调研咨政报告进行审核把关,评奖定级。
坚持质量立校,提升教育培训水平。质量兴则党校兴,质量强则党校强。在主业主课上求“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确保党的理论教育课程不低于50%,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20%;在培训班次上求“活”,积极探索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式教学为主的培训方式,灵活运用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测评优良率达90%以上;在队伍建设上求“硬”,通过教学比赛、集体评课、师资培训、岗位练兵、师徒结对等多种途径,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近年来,4次获衡阳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一等奖,1次获衡阳市党校系统精品课一等奖,1次获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一等奖,1次获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三等奖,2次获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优胜奖。
坚持科研兴校,突显智库咨政优势。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咨政进决策,把研究全市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党校科研的主攻方向,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建立制度抓科研,要求每年每位教师结合专业申报一个县级以上调研课题,并与年度考评、职评挂钩;紧扣主题抓科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深入企业、乡镇和村开展调研,增强教学科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协作抓科研,与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联合协作,选择建立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干部担当作为等多个课题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22篇,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的10篇,2019年被评为全省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从严治校,发挥阵地熔炉作用。党校是党委的重要窗口,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治校。健全治校制度,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教师外出授课管理规定》《异地教学管理制度》等23项相关制度和规定办法,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突出治校主线,紧扣干部教育培训这一主线,结合我市红色资源,开发“水口山工人运动的过程、历史地位及时代精神”“耿飙的革命生涯从这里起航”“甘洒热血铸忠诚——常宁第一个共产党员肖石月的故事”等党性教育课程,弘扬革命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创新治校模式,抓好干部职工与学员两个主体,抓好“教”与“学”两个环节,坚持从严治教与从严治学相结合、坚持严格本地教学与严格异地教学相结合、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严肃校纪校规,端正教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