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刘先卫
爬上300米长极陡的盘山公路,小山腰上出现了一栋新建的钢制养猪大棚。“我这个棚子有1000多平方米。今年修路、建大棚猪舍就投资了七八十万。”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衡南县泉湖镇大星村村民许并生新建的猪场,只见他正在用喷雾器给猪舍消毒。
不等不靠,借钱创办合作社
早些年,许并生全家4口人靠种田维持生活,收入单一、不稳定,两个小孩读书,家里很困难,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有村民笑他说以后什么都不用干,可以等政府给钱花。他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有手有脚,国家扶贫政策好,只要勤劳肯干,一定能脱贫。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也经常到他家走访,宣讲扶贫政策,给他鼓劲打气。
2015年,许并生在种20多亩稻田的同时,筹备成立鑫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想通过养羊脱贫。当时,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困难重重,但他没打退堂鼓。
见许并生到处借钱,村支书尹文化主动借给他3万元启动资金。帮扶责任人和工作队找来专家,指导他解决技术难题。年初,他买了70 多头小羊,还养了一批鸡。为掌握技术,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购买书籍自学。下半年羊肉热销,除去成本,赚了四五万,许并生一举脱贫。到2018年,他家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9元。去年,驻村工作队通过金融扶贫,帮助他贷款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勤劳的许并生带着妻子种了20亩水稻,养羊200多只,养生态猪30多头,还承包4亩鱼塘,顺带养了一批鸡。如今,他家生活越来越好。
养殖效益好,兄弟联手共创业
许并生的弟弟在三塘镇做钢材生意,偶尔帮他卖猪肉和羊肉。因为是生态养殖的,每次很快就被“抢”完了,肉价比别人还卖得高。他弟弟有些“眼红”,于是,两兄弟决定合股扩大合作社规模。他弟弟把门面押给银行,贷款五六十万新建猪场。
在自己扩大规模的同时,许并生怀着感恩的心支持村里的脱贫工作。村里把养羊作为脱贫的一大产业,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全村养羊的贫困户有20多户,共养殖了100多头羊。许并生义务包下了技术问题,经常走家串户提供技术指导,鼓励村民树立信心,通过辛勤劳动早日脱贫,过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