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湖南财工职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
湖南财工职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
湖南财工职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
湖南财工职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
2020年07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财工职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
共建美丽乡村 同育时代新人
  ■通讯员  蒋昕芸

  “我们村根据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你们看那是三千亩的早熟梨种植基地,丰润蔬菜种植基地、生态养殖基地,月季园休闲中心……”在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村党支部书记贺光权正在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0余名学生介绍该村的特色产业和发展规划。

  大学生调研新农村、体验生产劳动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堰头村共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项目之一。近年来,该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深入推进实践育人,为培育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平台。

  校村联手

  共建“五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

  堰头村与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相距14公里,村内有合作企业2家,农业合作社2家,生产发展良好,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堰头村十分关注大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打造湘南片区学生实践基地。为整合学院与堰头村的实践育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2016年该校与堰头村村委签署了实践育人合作协议,2017年正式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要立足发挥堰头村的优势,深入挖掘资源,拓展领域,提升实践育人内涵层次,力争在共建育人深度和实效上取得新突破,共同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该项目负责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楚云说。为了进一步深化实践内容,拓展新的实践项目,高楚云与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一起参与项目前期的活动指导,学院思想政治课部、学生处、共青团委负责人共同参与项目方案的策划与制定,与堰头村共同创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劳动光荣·奉献快乐”生产劳动、“美丽乡村·环保先行”生态文明、“爱幼尊老.心手相牵”关爱他人、“金甲水师气如虹”素质拓展的“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新模式。4年来该校共开展主题实践活动30余次,每年受益学生达3500余人。

  深度融合

  打造地方特色思政课堂

  实践育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保证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的长效性,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社会调查、志愿公益、科教服务、文化建设等形式,形成了定点化、常态化、融入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资源协同体系,促进校村双方的深度融合。

  在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后,该校分期分批选派学生代表赴实践基地长期开展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园媒体进行展示和传播实践成果,扩大社会实践的辐射影响覆盖范围,同时还邀请乡村干部、知名乡贤走进学院的“道德讲堂”讲述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纪实,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道德感悟。这些鲜活的案例和堰头村经济发展的成就、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成果都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到该校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学资源,增强了思政课堂的吸引力。

  知行合一

  培育高素质时代新人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育人的又一收获。项目实施的“美丽乡村社会调查”“参与堰头村村民自治”“关爱留守儿童”“道德讲堂”等活动几年来深受学生喜爱。项目组成员还建立了全程分享机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将活动体会在班级、学院、学校逐级分享,发挥出朋辈教育的作用,吸引了大批大学生通过该实践育人共同体平台走向农村,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认识,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了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丰硕成果。仅2018年至2019年间,学院注册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其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分别获得湖南省第四届、第五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高职高专组二等奖;2015级学生罗缘缘被评为2018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2019年学院团委获“衡阳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荣誉称号;2018级学生刘磊也获评该年度“衡阳市优秀共青团员”。学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团、大学生德育实践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多次受到堰头村村民的赞扬,每年收到堰头村小学学生的感谢信10余封。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后续推进工作,高楚云表示,将继续建立堰头村服务岗位资源与学院服务项目资源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专业优势和堰头村的服务平台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实现校村共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广聚英才打造雄厚师资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发光体”
攥紧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 这条“风筝线”
共建美丽乡村 同育时代新人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共建美丽乡村 同育时代新人 2020-07-23 2 2020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