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一基础上,现代数学将在人们的生活中以一种更加技术性的方式得到应用,人们的生活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应用相分离。因此,中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的运用,这在社会发展中是不能避免的结果。随着数学教学的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良好实践和应用意识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精心设计
创设应用教学课堂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进行激发,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力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某校星期六由一位教师将带领该校优秀团员去大云山开展实践活动,甲运输公司说:“如果老师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6折优惠(即按全票价的60%收费)。”乙运输公司说:“包括老师在内全部按全票价的7折优惠(即按全票价的70%收费)。”若全票为20元,请问当学生数为多少时,两家运输公司的收费一样?学生通过如此途径获得的数学知识,是伴随数学的实践应用而生成的,自然也会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从一开始接受数学知识时就生成了应用的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参与情境教学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境体验能促使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构建模型
感悟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数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紧扣教材、注重情景、时代感强、与实际有联系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从构建数学模型的实例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构建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从中感悟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比如解决某些应用题的时候,通过转化就可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数学模型。
动手实践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巧用史料
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材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和古代的数学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告知学生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会运用到相关的知识,正是在实践中有需求,才会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形成了一种相对科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清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选择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并依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进行编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真正作为工具来使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