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医保政策引导。连续计算起付线,对在医联体内就诊、转诊患者给予优惠;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用利益引导、鼓励基层首诊。
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对落实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存在重大意义。保障家庭医生签约经费,对调动基层积极性、提高签约服务质量都存在重要意义。建议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列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在门诊统筹基金中增设支付项目“签约服务费”。
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和向下转诊。通过网络、期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加强医联体的宣传和医疗知识普及,增加患者对医联体的理解和对合理就医的认同,以便其做出理性的医疗选择。
■本报记者 唐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