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我市召开2018年衡阳市医学会传染病和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传染病诊疗新进展培训班。此次会议由市医学会传染病及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市第三人民医院承办。当天,市医学会传染病和结核病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胡莉华当选为新一任主任委员。
会议邀请了我国感染病领域权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病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高志良教授主讲《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再认识》,详细解答“慢性乙肝治疗如何‘肝’担重任”。
慢性乙肝感染是我国肝癌主要病因
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丙肝感染者76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世卫组织将2018年世界肝炎日的活动主题定为“检测治疗肝炎”,及时检测和治疗病毒性乙肝和丙肝可以挽救生命。
高志良教授在主讲《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再认识》时指出,慢性乙肝(HBV)感染是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的病因,约占85%,我国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和B型。在谈到中国慢乙肝患者治疗紧迫性时,高志良说,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增加治疗可及性,到2030年中国可能有100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其中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有极大的治疗迫切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慢乙肝经治复发人群越来越重视,主要因为两点:第一,经治复发患者现在数量可观,可以用庞大来形容,第二这个人群很特殊,因为他们之前的治疗背景很复杂,这就导致他们再治疗时难度很大。”高志良教授谈到慢乙肝经治复发人群时强调,“慢乙肝经治复发患者与慢乙肝初治患者的情况完全不同,经治复发患者都是经过抗病毒治疗的,而且有很多患者曾经用过至少一种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经治复发患者病毒复杂度高,再治疗时耐药风险会增加。”
慢性乙肝的防与治缺一不可
据介绍,我国约有2800万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引起的分别高达60—80%。减少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两项基本措施:“防”——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减少新发乙肝病毒感染(增量);“治”——通过抗病毒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存量),同时也可降低感染者传播疾病的风险,二者缺一不可。在“减少增量”方面,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减少存量”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慢乙肝的难治就在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所有口服抗病毒药物都是通过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而减少疾病进展,但不能彻底清除位于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模板cccDNA,因此在停药后,乙肝病毒有可能再次复制,导致慢乙肝复发。而所有口服抗病毒药治疗停药后复发情况相当。目前,在中国已有200万慢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尤其是近年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快速增加,相应的停药复发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攀升。
高志良教授授课现场■贺正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