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先涨价后降价”的虚构优惠促销,一年又一年,都是老生常谈了。你不给他一个“头”,他怎么能砍到你?周瑜打黄盖,你懂吗!?
2、近年来,带有“别再吃了”“别再喝了”“别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式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2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别再喝了!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增加227倍”是微信辟谣工具12月最新揭秘的谣言之一。(据《法制晚报》)
浅见:相比较曾经的“震惊体”谣言,这类“关怀式”谣言,更具迷惑性,更容易吸引眼球。事实上,这类谣言很多是假借“关怀”之名行广告利益之实。因此,为了整治这类谣言,除了要继续加大科普力度,还要相关部门及时出手,斩断隐藏其背后的利益链条,让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
3、日前,在广西玉林博白县城松园路段,一个孩子被三轮车撞倒挣扎着爬不起来。肇事三轮车主驾车逃走,过路车辆只是避让,路边的大人选择旁观。反倒是一位今年7岁、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弯下腰双手把受伤小男孩抱起,拖到了旁边安全的地方,又找来纸巾为他擦拭。(据人民网)
浅见:尽管已有“好人法”撑腰,但不少人仍然以“怕被讹”为自己开脱。殊不知,这就是一种为自己的冷漠找借口的行为。感谢这位至真至纯的7岁小学生,警示了更多的所谓理性成年人,告诉了他们,在一条宝贵生命面前,明白究竟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真正的成熟理性,且不失人情温度。
4、近日,因为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忽然之间,“佛系青年”就在朋友圈刷屏了,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系学生、佛系玩家、佛系恋人……这些人的特点就是看淡纷争,一切随缘。看似是阅尽人间百态的包容与无为,实则是在掩饰自身的焦虑与懒散。(据新华网)
浅见:不怨不恨、云淡风轻点固然不错,但这绝不是一味追求舒适生活,应对责任没担当、遇到问题没办法的借口。这就难怪有人评价说,所谓“佛系”,很大程度就是“懒系”。虽有些偏激,却是提醒一些年轻人唯有乐观奋斗、积极向上,才可能看到更为雄浑壮丽的人生风景。
(本栏点评:魏姗)